古县苗慧:带领乡亲奔富路

2016-11-04 10:54: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他年过半百,皮肤略黑,中等身材,年龄不算大,头发却已花白,几条深深的皱纹也已早早地爬上了额头。他穿着朴素、为人朴实,就像一个饲养员,时常穿梭在羊场中。他就是古县苗氏牧业有限公司“当家人”苗慧。

  该公司位于古县东南部,地处牡丹景区公路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粮草丰富,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羊场背靠青山,面朝绿水,四面被茂密的树林和农作物所覆盖,形成了动物疫病防控的天然屏障。苗慧选择了这个最宜养殖的地方,并在这个理想的地方开始了新的征程。

  路靠自己走出来

  路在何方,路就在自己脚下。2014年5月,苗慧用30万元收购了一个倒闭的养兔场,并在这个废旧的场地上按照规模化羊场的标准进行了扩建改造。苗慧离开县城舒适的家,来到这个很久无人居住破旧场子,开始步入了艰辛的创业之路。他披星星、戴月亮,同工人们一起,吃在工地,干在工地。他的脸晒黑了,手磨出老茧了,身体也瘦了一大圈。他从干林业到转型搞养殖,可以说是外行进门不知头绪。没有工程图纸,他就请设计方面的专家帮忙。不会规划,他就请畜牧局工程师到实地规划设计。要干就要干出样来。这是他对人经常说的一句话。

  他不耻下问,不懂就学,还不时地在小本上勾勾画画。他克服了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经过6个月的辛勤和努力,总投资270万元,终于完成了羊舍、运动场、饲料加工房、青贮池、粪污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工程。新建标准化羊舍2400平方米;运动场2000平方米;饲料加工房及库房240平方米;青贮池1000平方米;干草棚300平方米,消毒池、消毒室、防疫室、粪污及无害化处理设施按设计要求全部完成,并完成了办公区的改造工程。

  钱靠企业挣出来

  场子有了,怎么养,怎么能够创造效益,这是摆在苗慧面前的关键课题。于是,他四处奔走,八方取经,到农大请专家,到羊场学管理,并把县畜牧兽医局的技术人员请到羊场现场指导工作,得到了真经,得到了县畜牧兽医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更得到了专家长期技术指导的机会。

  养殖户常说,母好好一窝,父好好一坡。在专家的指导下,他首先,考虑的是调购优质种公羊和母羊,他先后在山西农大调购种公羊20只、母羊450只。其次是科学饲养。他把羊场分为繁育和育肥两大区。第三是疫病防治。他严把三关:即调入检疫关、进场消毒关和病羊隔离治疗关。无论在何处何地选购种羊,还是检疫防疫,他都严格按程序认真办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养羊先得备草。去年秋季,他邀请县畜牧兽医局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完成玉米秸秆青贮1280吨。存贮玉米85吨。今年春季,他在当地租地种植巨菌草、籽粒笕等83亩,为扩大养殖规模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该公司存栏优质母绵羊900只;优质育肥绵羊360只;优质种公绵羊20只;优质羔羊80只。出栏商品绵羊100只,仅此一项收入6.5万元,经济效益凸显。

  户靠公司扶起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苗慧说,一户富了不算富,周围乡亲们都富起来才算真正的富。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搞精准扶贫,我也不能袖手旁观,应该为贫困户干点事、帮点忙。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一是专门向贫困户租地60余亩,每亩租金700元,仅租地一项就是42000元。二是长期雇佣两名贫困人员在公司务工,人均月工资2000元;并雇佣20名贫困人员在公司打短工,包括割草、出圈拉粪、秸秆青贮等,日工资在70元以上。三是优先收购贫困户的玉米和秸秆,特别是贫困户急用钱的时候,他先给贫困户预付一部分资金,过后再收购贫困户的玉米,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今年已收购贫困户的玉米8.5万公斤,价格不低于市场或略高于市场,仅此一项,就给贫困户支付玉米款20万元。目前,扶贫工作已到了攻坚阶段,苗慧也有了新思路。一是他计划把公司的能繁绵羊发放到贫困户中,生产的羊羔全部归贫困户所有,五年后回收一个能繁母羊。每户按10只母羊计算,每年每只按1只羊羔计算,每只按500元计算,贫困户每年可增收5000元。二是把部分羊舍低价租给贫困户养羊,直到贫困户脱贫为止。三是公司与贫困户签种草协议,贫困户只管种,公司负责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贫困户土地的产出率,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扶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苗慧也已整装待发,他将在扶贫路上继续前行。(张天鸣 崔国庆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