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对联编得好”“字写得好”,提起霍玉浪,尧都区刘村镇高堆村附近十里八村的人众口一词夸他不仅有才华,而且很热心,村里很多人家婚丧嫁娶或过年时的春联都请霍玉浪编写。
霍玉浪给人写对联有个特点,基本上都是根据各家的情况现编现写,村民们说:“买的对联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他写的对联独一无二,贴切生动。”
霍玉浪给人写字写对联,最初是被“逼”出来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霍玉浪当时在一所农村学校从事后勤工作,学校经常会有一些会议,需要写参会领导的桌牌,平时也需要写一些通知等等,时任校长就对霍玉浪说:最好是自己写。”于是,霍玉浪开始练字。
这个过程很艰苦。由于幼时家贫,霍玉浪14岁时就离开了学校,没有很好的文化基础,字也写得一般。那时,他对练字还没有很浓厚的兴趣,直到离开学校又回到村里时,村里很多乡邻都上门找他帮忙,说他“是在学校‘教过书’的人,有学问。”
面对乡邻们期盼的眼神,霍玉浪知道自己的字写得一般,编对联更是心有胆怯,但他不好拒绝。那时,农村没有字帖,更没有什么关于对联的参考资料,霍玉浪就硬着头皮根据实际情况给乡亲们编对联。
为了把字写得更好看,他有空就练习,那个时候,他有时用笔在纸上写,但更多的时候用树枝在地上练,成天比比画画。”他的老伴对以前的情景记忆犹新。
“不止是白天练习,晚上躺在炕上,也经常想字的间架结构,手会在空中或者被子上练习。通过练字,我越来越体会到汉字的魅力,了解到练习书法不仅能把字写好,同时还能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因此,我越来越沉迷于此。”霍玉浪对自己当时的痴迷也十分难忘。
“那段时间,他没有钱买纸,有时到学校找我,问我要学生们不用的废纸,他会在反面练习。”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杨恒信老师虽已年近八旬,可是对霍玉浪的勤学苦练印象深刻:他不打扑克、不打麻将,唯一的爱好就是写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时间苦练让霍玉浪的书法越来越有味道。与此同时,他编对联的水平也日渐提高,“婆家不出村知根知底,佳婿是良才两情相愿”晋豫是姻千里相逢成眷属,临汾有缘志同道合共婵娟”姑射山下出女英聪明智慧,将军故里有奇才灵活能干”乡宁凤凰落信合展才华,宝地帅男是交警勇敢真诚”门临公路通天阔地居村边,楼接青云拔地起祥光缭绕”披星戴月只为华堂造就,欢声笑语共庆乔迁新居”……一幅幅对联有生活有情感,被乡邻广为认可。
2011年元旦,霍玉浪在职业中学烧锅炉,当时的校长偶然得知他会编写对联,便邀请他与64班的同学们一起联欢,他随即编了一段话:我是一个锅炉工,有缘来到咱职中,为了大学勤奋学,确保温暖能过冬……立志勤奋不放松,只求上进不后退,毕业携技走社会,翼展雄姿奔前程。”既有现实描写,又有谆谆教导,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同时,霍玉浪编写的对联也充满着对国家、对党、对家乡的挚爱,社会和谐共庆贺,国泰民安同欢乐;建言献策绘蓝图,凝聚共识谋发展。”党布宏恩,行家兴盛顿添喜;国施善政,百业腾飞再展姿。”小康图汇聚正能量,中国梦增添新引擎。”“抓机遇转型发展兴大业,促和谐富民强村振雄风。”“出生平阳武帝赐名霍去病,葬于茂陵众军齐呼冠军候。”转型跨越振兴民族古文化,创建和谐弘扬中华好美德。”……这些对联充满着正能量,霍玉浪的一片热爱拥护之情溢于言表。
“党旗飘扬九十春,小康盛世赞党恩,惠农政策暖民心,科学发展更添锦。”霍玉浪的作品曾入选临汾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展;尊敬老年人,关心下一代,唱响主旋律,弘扬爱国情,传播正能量,实现中国梦。”在第五届全国老年书画活动中,他的作品又获选入编《第五届全国老年书画展作品集》。
霍玉浪写的字以隶书为主,他认为,隶书庄重、好看、好认,乡亲们都喜欢。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实习生卫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