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枕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关于枕头,人们总会用“舒服不舒服”来评判,然而在李北北的眼中,枕头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值得研究的物品。为此,他不惜16年如一日的研究“枕头文化”,著写了大量的学术文章,还在洪洞县开设了全市唯一一家枕头博物馆,将他十几年来的收藏品全部陈列出来,供大家免费参观,以此书写自己老有所为的夕阳梦。
一颗研究枕头的学者心
李北北今年62岁,洪洞县赵城镇杨堡村人。说起他和枕头的渊源,还要从一篇文章说起。
“200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我躺在床上看报纸,突然看到了一篇《营造健康睡眠的空间》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了解了枕头和健康的关系,也因此关注起平时都懒得看一眼的枕头。”李北北告诉记者,那篇文章,让他对枕头产生了兴趣。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枕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枕头?现在人们使用的枕头和古人使用的一样吗?不同的枕头究竟有哪些不同的文化?李北北迷上了枕头,他的脑子里每天都在想这些问题。为了找到答案,他跑到书店,专门寻找和枕头有关的书籍。
“我是当兵出身,部队培养了我遇到问题‘紧抓不放’的心,现在有了枕头的研究课题,我这股子倔脾气一发而不可收拾,非要研究点东西出来。”李北北介绍,就是因为好奇、倔强,他一头扎进了“枕头文化”中。
有人说,研究学问是一项很费钱的事情,李北北现在对这个说法十分赞同。“我刚开始以为自己只是爱好,没想到后来竟然成了专业的学术研究,爱好和研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爱好可以懒散,但研究必须严谨,若没有一颗学者的心,是不可能有成绩的。”李北北说,他没想到自己在“枕头文化”这门学问上下了这么大的功夫,半辈子的积蓄投了进去,晚年生活扎了进去,别人都说不值,但他却依旧乐此不疲。
一张寻找枕头的“藏宝图”
在李北北的枕头博物馆中,挂着一张全国地图,上面用红色记号笔画了很多路线。根据路线图的指引,记者发现,红色记号笔的线条最北到达黑龙江,最西到达拉萨,最东在山东,最南直到海南,而在山西及周边的一些省份,早已被涂抹得杂乱无章。
“这在你们的眼中看起来是一幅中国地图,但在我的眼中却是寻找‘枕头文化’的‘藏宝图’。16年来,我几乎走遍了全国每一个省。每到一地,都要去书店寻找关于当地文化的书籍,如果能找到哪怕只有一小段关于枕头变迁的史料文献,我都感到过瘾,认为不虚此行。”李北北说,他对“枕头文化”的研究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他走遍全国,不但研究“枕头文化”,还分类别的研究各地枕头的形状、枕面的图案、枕芯的用料等等。等研究完一个地方的枕头后,就回到家中,十天半个月不出门,将所见所闻全部记录下来。
16年来,沿着“藏宝图”上的路线,李北北在研究“枕头文化”的同时,也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感慨于自己的执著,想用特殊的方式把旅途记录下来,他将所有的车票、机票、公共汽车票等票据收藏起来,专门保存在一个册子上,以示纪念。16年的奔波,让李北北从最初的一名“枕头文化”爱好者变成了研究者,也让他得到了许多收藏品,多的足以开设一家博物馆。“我现在收藏的各种枕具就有200多种,枕套有500多种,药枕料也有200多种。这么多的藏品,我家都快装不下了,所以才筹划着开一家博物馆,把我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并告诉每一个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算只是一个小小的枕头,也有说不完的故事。”
一家展示枕头的博物馆
今年春天,李北北结识了我市民营企业家索延晋,两个人围绕着“枕头文化”探讨了一整天。索延晋对李北北研究“枕头文化”一事十分感动,也了解到“枕头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遂决定为李北北投资,成立全市第一家枕头博物馆。
“我一直想要成立枕头博物馆,但我多少年来把钱都花在研究上了,可谓两袖清风,好在遇到了索总,他对我的研究充满了兴趣,最后帮我圆梦,投资成立了一家关于枕头的博物馆。”李北北说,多少年来,他一直感觉自己在研究“枕头文化”的路上形单影只,苦于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而眼下,一位民营企业家竟然愿意投资开馆,这让他欣喜若狂,当下就决定将自己所有的枕头藏品和搜集到的文献、书籍捐献出来。
今年5月初,李北北的枕头博物馆终于开馆。开馆之后,陆续有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前来参观。“我这16年的时间没有浪费,看到这个博物馆,我很满足,我的研究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李北北说,博物馆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对他的藏品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要花高价购买他的藏品。
在研究“枕头文化”的过程中,李北北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最后编写了一整套中国“枕头文化”丛书。这套丛书系统地讲解了枕头的历史渊源、演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医疗理疗作用,还有相当可观的图谱配方和全国各地枕头样式,可谓精彩绝伦。
“曾经有一个老教授准备花40万购买我的版权,也有很多商人要出价百万购买我的藏品和书稿,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我搞这些东西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研究,我立志成为一名研究者,就该有一颗研究者的心,就该有一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李北北说,为了堵住来访者花钱的口,他专门在博物馆上张贴了告示,告知大家,所有藏品及学术资料一律不卖。
一段围绕枕头的夕阳梦
李北北,生于1954年,1969年入伍,党员,在部队历任战士、排、连、营职干部,1987年转业到原临汾地区餐饮服务管理中心。自2000年起,李北北用16年的时间,耗资50余万元,行程约1.5万公里,遍访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拜访了民间艺人、学术专家等100多人,还观摩了第18届、第24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只是为了寻找关于枕头的文献资料。
16年来,李北北购买了有关“枕头文化”著作1332套,总册数2300余本,在全国范围内高价收藏各种质地睡枕、笔枕、脉枕、枕顶数百件。他把多年收集的各种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完成初稿《中国枕文化》系列丛书九部。该书包含了关于枕头的知识、鉴赏、收藏、保健、研究开发等诸多课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年人,我的研究源于爱好,源自一篇文章,我乐于这样不停地研究,丰富我的阅历,让我的老年生活更有意义。”李北北表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无限的生活是精彩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生活中去,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夕阳晚照下最美的写照。
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实习生卫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