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第一眼见到83岁的陈思同老人,我的眼前一亮,她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满头的银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我惊奇的还有她夹在肋下的那一轴画儿。打开画儿,青山秀水荷塘,一对鸳鸯在戏水,令人惊诧的是,鸳鸯戏水的倒影也栩栩如生。这幅画儿吸引我仔细打量起画画的人。陈思同留着长长的头发,尽管已经全白了,但依然辫成了细细的麻花,在脑后用一个蝴蝶结发卡盘了起来,很好看。这位83岁老人的精神面貌让我心动:这是一个追求美好生活和生命价值的老人。
第一次采访老人,我就被感动了。那天是11月25日,气温很低,约好的下午4点钟在科委巷见面,我到时她已在寒风中等了我半天,我歉意地对她说:“冻坏了吧,怎么不戴个帽子呢?”她指着来来往往的人流说:“我怕你看不见我的白头发,怕你闪过去……”听到这话,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陈思同的老伴退休前供职于市三中,老两口住在三中的教职工小区里,房子很宽敞也很暖和。走进她的画室,床上摊着厚厚的一摞画,她一张一张地展给我看:清香四溢的荷塘、含苞怒放的碎菊、赏心悦目的秋葵……“够办一次画展了吗?”她一边展画一边给我讲着她画画儿的经历。1990年55岁的陈思同从临汾铁路中学退休了,一贯在工作中风风火火的她,猛一下闲了下来,觉得浑身难受。刚开始,她也和朋友一起去打太极拳,可一天也不能老打太极拳啊。百无聊赖中,她回想起自己在铁路上出黑板报的情景。那时候,寥寥几笔就画出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常常引来身边年轻人的惊呼。于是,她有了学画画的念头。
之后,她买来画画的材料,买来《百花谱》《百鸟谱》等开始了临摹。朋友家有一本讲画画的好书,因无法买到,陈思同就把那本书全部抄摹下来,看到她整天忙忙碌碌的,朋友们就劝她说:“别折腾了,都一把年龄了,还要成龙变凤呀?”每每这个时候,她就拿美国原始派画家摩西奶奶的话回敬朋友,“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陈思同常常想:摩西奶奶从来没有上过学,76岁开始作画,80岁举办了个展,终年101岁,在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她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成为美国著名和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而自己,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才55岁,比摩西奶奶的起步还早21年呢,21年,可以干出好多正事出来。
为了能学下个样子,陈思同锁定了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的《书画课堂》,每天按时收看,一期都舍不得落下,同时,虚心向业界的前辈请教,临汾铁路文联的书画家单华驹、李二保、张国强、孙渤等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陈思同的画儿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铁路文联承办的《圆桌文学》和铁路老干部局编辑的《老年书画集》也屡屡刊登她的作品。与此同时,她的作品还被临汾铁路分局选送参加了北京铁路局举办的老年书画展并获得优秀奖。
26年来,陈思同画出了600多幅作品,大部分都送给了亲朋好友。儿子装潢房子,房间里挂的都是她的画,这让邻居们羡慕不已,也引来众多的求画者。去年是羊年,亲戚邻居们纷纷请她画《三羊开泰》。为了画出羊的神韵来,她冒着严寒跑到乡下去观察羊,了解羊的生活习性。回来后又再三揣摩才下笔,画儿画好后,亲朋们纷纷称赞,可她总觉得羊的耳朵画得不好。恰在这时,听到邻居说早市上有卖羊奶的,羊农们拉着羊现挤现卖。这个消息让陈思同很惊喜。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早市上观察羊,还顺便带了一些羊爱吃的白菜叶子。连续观察了几天,她终于掌握了画羊耳朵的要领。之后,她毫不吝惜地把前边画的《三羊开泰》全部毁掉了。
看见好好的画被撕了,亲朋们都觉得可惜,而陈思同却说:“艺术掺不得任何虚假的成分在里边。”面对目前的一切,83岁的陈思同并不满足,她想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画出像摩西奶奶创作的《捉感恩节火鸡》和《戚树园里的熬糖会》那样受欢迎的作品来。她说,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心头有理想,它就会照耀着人前进。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