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田亚欣:真心唤回万木春

2017-01-16 09:53: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真心唤回万木春

——记“全国优秀法官”洪洞县人民法院甘亭法庭庭长田亚欣

  临汾新闻网讯 “法官心中只要有爱,只要崇法,真心就能唤回一切”,一句朴实的语言诠释了人民法官为民解忧的百姓情怀,44岁的田亚欣25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廉洁奉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法官心系百姓、乐于奉献、公正司法的高尚情操。1月14日上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召开,开幕式上,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了全国优秀法院、全国优秀法官和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田亚欣被授予“全国优秀法官”称号并受到表彰。

  扎根基层 勤政奉公

  用行动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合格法官”的无悔誓言

  1993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田亚欣被分配至洪洞县人民法院工作,先后在大槐树法庭、立案庭、甘亭法庭工作至今。200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普通女法官。田亚欣将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接触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她常常用自己的多跑腿,换来当事人的少诉累,用群众看得清、听得明的方式审理案件,让人民群众真切的感受到司法的公正,用严谨的工作确保每一起案件的处理都能经受得起事实和法律的检验,用行动兑现着“做合格党员、当合格法官”的无悔誓言。25年来,共审理各类民事案件2000余件,90%以上的案件都能得以调解,且无一起上访、信访案件,服诉息判率达到100%。近三年来,经她审理的赡养案件全部调解或和好撤诉,无一进入执行程序。田亚欣在工作中不仅能吃苦耐劳、依法办事,还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面对当事人调解让步后,另一方当事人仍不积极履行的现状,她于2014年起率先在甘亭法庭试行“附判决主文”的调解书。使案件的主动履行率在2016年达到了97%,申请执行率仅为3%。

  2015年,田亚欣把自己承办的案件中具有创意和特色的案件以“法官的办案心声”为集,予以发表。其中部分文章被刊登在了法制日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网、山西法制报、临汾日报等多家网络报刊上,典型事迹多次被洪洞电视台的《法眼》栏目、临汾电视台、山西省高院人民法院网、黄河新闻网等媒体予以报道,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展现了新时期基层法官一心为民、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

  乐于奉献 严谨认真

  让每个案件经得起事实和法律的考验

  2016年5月,田亚欣在审理曲亭镇上寨村的一起因宅基地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时,因原、被告均系七十多岁的老人,事情说不清楚,举证也不知道怎么进行,两家人一见面就争吵,情绪相当的激动。面对这种情况,田亚欣知道,对他们不能要求太多,但不能不付出更多。她主动下乡走访了时任的老支部书记、老民调员、两家的邻居、建房时的工头以及现任的村干部,从这个山头跑到那个山头,从早上一直到夕阳西下,终于使这个案件的调判有了确凿的证据和清晰的认识,对案件的当事人也有了个公正的交待。25年来,共审理各类民事案件2000余件,90%以上的案件都能得以调解,且无一起上访、信访案件,服诉息判率达到100%。近三年来,经她审理的赡养案件全部调解或和好撤诉,无一进入执行程序。

  恪尽职守 勇于担当

  守卫法律的公平正义

  2016年7月,甘亭镇杨曲村一起返还原物纠纷一案中,被告武某因无房居住,经向被委托看管的村委会申请,暂住在了部队留下的空置营房中,后该房产转移到原告名下,原告办理了房产证书,通知被告腾房,被告予以拒绝,原告遂诉至法院。

  在调解中,原告一次次的作出让步,被告却得寸进尺,不依不饶,还狮子大开口提出了许多无理的要求,法庭对其释明法律规定后,被告仍固执己见,并以死相威胁,对法庭的法官进行恐吓,面对这样的被告,田亚欣没有退缩,没有被他的恐吓所吓倒,依法作出了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判决生效后的第三天,被告主动来到了法庭,一反常态,向田法官承认了他以前存在侥幸心理的错误。希望法庭能按原来的调解方案帮其再与原告协商。在征求了原告的意见后,田亚欣又主持双方达成了新的执行和解协议。

  田亚欣常说:“我们做法官的,不仅需要对法律和自己的良心负责,也需要对作出的裁判承担责任。当法官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社会对法律的信任就会增加一分;如果伤害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多出一群怀疑法律的人。”

  心系群众 为民解忧

  把百姓难题当作工作主题

  2015年7月的一天,甘亭镇北杜村的村委会主任来庭里找田亚欣,说村里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自从丈夫去世一年多来,老人的赡养问题虽经村委会及亲戚多次说和,却一直没能得到解决。老人又不愿意起诉,怕一打官司,既让儿子们丢脸,又惹媳妇们不高兴,村干部也无奈了,来向法庭求助。一听到有老人得不到照顾,田亚欣着急了,当天中午,利用午休时间赶到了北杜村进行调处。

  当老人颤巍巍的讲述着自己的平时生活和必要开支,连自己平时没吃完的药倒出来数着计算,细到一天几颗药,一瓶可以吃几天,一个月需要吃几瓶……田亚欣的眼睛模糊了,泪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娘,我今天一定帮你处理好这件事,不行,我管你!”原来,她的几个儿子间有矛盾,平时相互不沟通,所以使她的赡养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面对老人的子女,田亚欣谈及了自己对老人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老人到现在一年多了没一个子女管她,可她不但没怪他们,还在法官跟前处处替他们着想、开脱,可作为子女的呢?赡养老人不仅是我国法律的规定,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万不要让“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重演……

  就这样,通过田亚欣与老人的子女们一个个不断轮流沟通,终于使他们之间达成了一个如何赡养老人的协议。

  出色的业绩为田亚欣赢得了次次荣誉,她多次被市、县两级政法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中层干部”“优秀政法干警”“优秀共产党员”“社会综合治理模范个人”“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3月被市妇联授予“巾帼平安使者”;2016年8月,被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社厅评为“全省优秀法官”,并荣记“个人二等功”;2016年9月,被法制日报评为“法制中国行——法官故事人物”;2016年9月,当选为临汾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2016年12月,被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组授予“平安示范家庭”荣誉称号;1月14日上午,正式被最高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的光荣称号。

  山西法制报记者 刘雅静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