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 霍州薛定亮数年来不变的探求

2017-02-19 21:54: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霍州煤电集团店坪矿的薛定亮,数年来专研制度创新,带出82名技术工程师。

  薛定亮专注井下生产技术创新,为矿井节约成本数百万元。他带头研发了49项科研项目,其中6项获得集团以上级别奖励,成为实至名归的技术标兵。

  薛定亮扎根店坪矿生产科,一干就是十年。为了全面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内涵水平,建立快速反应的创新体系,他组织修订完善了《店坪煤矿技术创新管理制度》,从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工作室管理、“五小”创新管理制度、技术创新考核、技术例会、年度技术工作计划六方面做了详细规定;积极推行“科技项目汇报”制度,每月确立技术人员创新项目,及时开展项目工作,对于完成好的、有推广价值的项目兑现奖励。

  他带动矿上82名工程技术人员创立了“薛定亮创新工作室”,在全矿掀起了全员做科研、搞创新的热潮。工作室成立5年来,他们先后开发了49项科研项目,其中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项、获得集团技术进步奖6项,薛定亮个人也被评为“科技标兵”“最美吕煤人”“霍煤好人”等。

  虽然科研创新是个苦差事,但薛定亮却视创新为源源不断的工作血液,坚守岗位越干越有劲儿,越干活力越充沛。面对日趋严峻的煤炭形势,“节支降耗、成本管控”成为矿井求生存、保发展的核心理念,作为生产技术主要负责人,薛定亮全身心致力于矿井采区、支护优化设计,他先后多次下井现场勘查,数次测算数据,常常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性一天往返工作面4次,所行路程达10公里。即便回到家,他满脑子想的还是设计方案。

  面对矿井采区衔接紧张、任务重等情况,为了重新调整采掘衔接,解决矿井面临的棘手问题,薛定亮一连几天通宵达旦,拿出了两套可行的工作面设计方案,经过多次比较、分析、论证,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数次深入现场办公,与领导反复研究讨论后,最终确定了以岩巷工程量最小、系统最合理、条件最优越为目标的方案,将矿井5-211工作面调整为5-210工作面,减少施工岩巷557米,减少副井排矸量7942.82立方米,可节约成本274.6万元。在薛定亮的不懈努力下,店坪矿生产系统各项设计均达到集团质量标准化要求,在实现了矿井节能降耗的同时,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矿井经营成本的有效管控,薛定亮带领技术人员致力于矿井采区和工作面优化设计。他们积极配合科研院校对巷道顶板岩性分析、总结以及借鉴已掘相邻巷道支护的成功经验,锚杆排距由原来的0.8米优化到1.5米,锚索长度由8米调整为6米,锚杆间距由0.85米优化至1.1米,顺槽副巷锚杆由原来的“六、六”布置优化成“五、五”布置,帮锚杆由原来的1.6米变成1.5米。通过优化设计,全年累计完成进尺达11500米,累计节成本约230万元。

  “只要用创新理念武装头脑、脚踏实地创新工作,不仅可以激励自己与时俱进、充满活力,而且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薛定亮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静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