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襄汾程瑞龙十年坚守 为了那份爱!

2017-02-27 22:23: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连一个水滴都算不上,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却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尤其是劳累、痛苦的十年,更是会让人觉得度日如年、疲惫不堪。然而,有的人却能苦中作乐,把苦日子过成希望。

  初春时节,记者到襄汾县探访了这位受人尊敬的人,他叫程瑞龙。

  对妻子:怎么可能离婚?连开玩笑都没有说过这话”

  刚刚进入院子,就听到有个女人在喊,声音尖利;外面是堂屋兼厨房,只有简陋的厨柜及厨具;里屋的炕上躺着他的母亲,床上坐着他的妻子,妻子不由自主地挥舞着手臂,嘴里含混不清地喊着;他的母亲,卧床不起五个多月;他的妻子,卧床不起十年。

  看到这样的情景,让人心情沉重。

  20年前,1997年正月,程瑞龙与邻村姑娘孔丽(化名)结婚,并育有一子一女,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众人艳羡,如果没有之后的意外,这个家无疑是幸福美满、蒸蒸日上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让人瞬间从天堂跌到地狱的变故。这个家的不幸,始自10年前。

  2007年四五月间的一天,时年27岁的孔丽因误食药品中毒,致使中枢神经损伤,在医院昏迷20天。

  大夫说,像她这样的情况,能保住命都是奇迹,幸亏送医及时,家人照顾得好。

  从那时起,家里的一切重担瞬间压在了程瑞龙身上。

  有些人会从此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擦干眼泪,负重前行。

  程瑞龙就是这样的人,他纯朴、善良、负责、坚韧。

  看着年幼的孩子,程瑞龙把所有的苦都咽到肚子里,哪怕背过人默默叹息、暗夜里悄悄抹泪,他毅然扛起了这一方突然失衡的天空,又当爸又当妈,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一双儿女。

  1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的妻子,维持一个家庭的完整,几乎所有了解他的人都会给他点赞。在程瑞龙心里,所有的希望就是家的完整及儿女的成长,那是他的期待所在。

  妻子行动不便,意识不清,有时程瑞龙一转身,她就会从床上掉下来。有邻居曾提议:要不用个布带把她稍微固定住?”那样她会不舒服的,我连想都没想过要这样做。”有人曾经劝程瑞龙:你还这么年轻,这样的日子啥时是个头啊?要不和她离婚再找一个过正常的生活,让她离婚不离家,你还能照顾她,心里也不理亏。”但程瑞龙一口回绝了这份好心:我们以前感情很好,我根本没想过和她离婚,离婚的话连开玩笑都没有说过。”

  对父母:他们养我小,我养他们老,侍候他们是应该的”

  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正当一家人觉得生活向他们露出笑脸时,2014年腊月,程瑞龙的父亲被查出患有食道癌,春节后,程瑞龙送父亲到西安手术、化疗,回家后,程瑞龙悉心照料。然而,去年,父亲的病情转移,不仅生活不能自理,且剧烈的疼痛让他寝室难安。这边是父亲不由自主地呻吟,那边是妻子不能自控地喊叫……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为了很好地照顾父亲,多陪伴他、多安慰他,程瑞龙将妻子送回娘家,全心全意地照顾了父亲40天。其间的辛苦,常人不难想像。

  花了20多万元,程瑞龙没有留住父亲,2016年8月,他父亲去世。

  刚送走父亲没有多长时间,程瑞龙的母亲又于10月份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左半边肢体不能活动,他衣不解带,没日没夜地在医院侍候了25天,大夫看他实在累,就问他:“家里就没有其他人来替换你吗?”他总是笑着说:我一个人能行。”母亲的病情总算稳定了,可是却行动不便了,这对已经困难重重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知情人都为程瑞龙发愁,他一个男人,该如何同时照料两个卧床不起的女人?家里的生活来源怎么办?看着儿 子忙里忙外,想想儿子如此艰难,程瑞龙的母亲经常抹眼泪。每当程瑞龙看到母亲有想哭的前兆,他就会给母亲讲故事、讲笑话,让她情绪上愉悦,给她精神上鼓励,常常让母亲破渧为笑。

  早上6:30起床做饭,之后侍候母亲起床、洗脸,给她喂饭;然后,再照顾妻子起床、洗脸、再给她喂饭,等把母亲、妻子安顿好,半上午就过去了,稍喘口气,就该准备午饭了……这就是程瑞龙的日常生活。

  不要说进城逛街走亲戚,就连浇地、收割等需要离家一会儿,程瑞龙都会委托邻居帮忙照看母亲和妻子,他的心时时刻刻在她们身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程瑞龙从没有想过放弃。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流逝着,而今,程瑞龙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对他的依赖无以复加。采访期间,他的母亲一眼看不到他,就会喊:瑞龙,你不要走……”他立即应声:妈,我不会走,哪儿也不去。”而他的妻子,看着家里来了陌生人,嘴里咿咿呀呀几乎就没有停过。然而,只要程瑞龙一来到她的身边,拉着她的手,对着她的耳朵悄悄说句话,她就会安静下来。


  对儿女:根本没有想过现在就让他们分担,我自己能行”

  妻子病倒时,他们的一双儿女分别是10岁、7岁,不谙人事。盼着盼着,儿女一天天长大,儿子程伟(化名)职高毕业,终于长大成人了。

  从军报国是程伟从小的梦想。贫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格外懂事,面对自己向往已久的梦想,程伟却很犹豫,他希望能为父亲分忧。可是,知子莫如父,程瑞龙不想因为家事而让儿子心有遗憾。2015年,程瑞龙毅然送儿子参军。儿子穿上了军装,这个家,终于有了一抹亮色,程瑞龙的心里觉得比吃了蜜还甜。

  然而,程伟走后不久,家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故,于是,有人建议他,能不能让在部队当兵的儿子回来打工,给家里挣些生活费?程瑞龙一口回绝了:为国家尽义务哪能想回来就回来?”甚至,他不让任何人把家里又遭不幸的消息告诉儿子:孩子还小,没有经过事儿,怕他一着急做出不理智的决定,不能告诉他,家里的事我能行。前段时间儿子报来喜讯,说他已经被部队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儿子的成绩让程瑞龙的心里眼里都是喜悦,脸上洋溢着自豪而骄傲的笑容。

  女儿程兰(化名)正上高中,很心疼父亲。上初中时,女儿就多次说过,要辍学打工挣钱,可是,程瑞龙根本不让孩子这样想:你的任务就是好好上学,家里的事有我。”女儿争气,含泪苦读,现在在一所乡村中学上高二,如果她发挥得好,应该能考个差不多的大学,她上到哪儿我就供到哪儿,再难也要供。”由于家庭情况特殊,10年来,程瑞龙只能守着贫寒的家和八亩薄田艰难度日,割了麦子种玉米,收了玉米种麦子,多年来,这也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去年因为给父亲看病还外欠5万多元,这笔钱,对于一般的家庭或许不是太大的负担,对于这个入不敷出的家,却是一块石头。

  知情莫如乡邻,乡亲们都盼着他家能尽快好起来。村党支部杜书记说,考虑到他家的不易,3年前,村里给他家申报了低保,今年春节后,镇上领导也来慰问了他家,他家的困难,大家尽量帮他分担。


  记者后记:

  侍汤喂药,养老送终,是为人之子应尽的义务;抚养子女,助其成才,是为人之父应担的责任;相扶相助,相濡以沫,是为人之夫应守的道义。

  看上去,程瑞龙做的这一切都是应该的,然而,当不同的噩运不约而同地降临,由一个人来承担的时候,这样的辛苦与劳累,让多少人不寒而栗。

  尤其是对于妻子,10年的光阴,3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劳累,没有消磨掉曾经的深情与他心中固守的责任,这种担当,这份情意,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有情有义,照顾妻子不离不弃;大孝大爱,侍候父母亲力亲为;当爹当妈,带大儿女不辞劳苦,祝愿这个平凡的男人心遂人愿,祝愿这个家早日苦尽甘来。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