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高燕:6年编撰读本填补我省生命教育类空白

——记山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作品奖获得者高燕

2017-03-14 21:28: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当今时代,青少年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问题常常会不知所措,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更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正确的引导就变得十分重要。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女性,面对青少年生命教育严重缺失的现状,毅然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历经6年编撰出版了《生命教育读本》(青少年版)填补了我省生命教育类图书的空白。

  填补生命教育空白

  《生命教育读本》(青少年版)是浮山中学和临汾一中合作的课题“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理论成果,2010年获省三优工程一等奖,2014年7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衍生子课题研究成果,也是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研究成果。

  该书于2016年喜获山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作品奖,临汾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文艺作品特别奖。

  该书以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为出发点,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弃传统文化之糟粕,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青少年出现的意识形态新问题,不仅包含了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含了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全书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加入了适用于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情感、网络、自我保护等现代元素,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沉溺网络、早恋、早孕、自杀、校园暴力等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目前,该书已被我省部分学校作为校本教材使用,并广泛运用于学生心理教育。

  获此殊荣的作者高燕,并不是专业的作家,是一位有多年从教经历的高中教师,如今仍奋斗在教育战线,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传统德育的有效创新

  2004年,当时在山西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高燕,受到一些社会事件的触动,深感青少年漠视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崇及敬畏。她意识到,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解决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种种思想问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亟待创新。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她开始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开始了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去伪存真并加入现代元素的思考,开始了生命教育这个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当时国内生命教育这一领域基本空白,而高燕已经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操作起来十分困难。2008年3月,高燕在浮山中学担任高中老师,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开足开全课程,鼓励各学校自主研发校本课程。她开始了酝酿思考许久的《生命教育读本》(青少年版)的创作,踏上了漫长的写作之路。

  高燕一直从事的是高中生物教育,不是专业的作家,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写作的热爱。她且思且写,其他老师教育学生的经验、别人家的教子故事、生活中碰到的故事,都成为她的写作素材,随时记录,有感而发。写作对高燕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看着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儿地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那种喜悦让高燕充满了成就感,更坚定了她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初稿作为浮山中学校本教材受到好评,让高燕增强了信心,更让她意识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2014年,她历经了6年的艰辛,笔耕不辍,精修细改的《生命教育读本》(青少年版)终于完成定稿。

  山西人民出版社认识到本书的重要性,主动垫资出版,首印就达1万册。这部书以其丰富深厚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吸引了山西省关工委等很多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单位及个人的加入、支持和帮助,他们推动了这部书的发行和传播,使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呼唤更多人关爱生命

  如今,《生命教育读本》(青少年版)已被山西省部分中小学作为校本教材使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燕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与发展的使命并未结束,各种社会问题还会存在,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生命非常脆弱,如同玻璃一般,对于仅有一次的生命,高燕认为应该珍重以待,她认为青少年问题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广大公民更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进行生命教育,呼吁大家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这将是她今后的研究内容之一……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任重而道远,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高燕会在这条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记者郭璞 郭霞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