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好妻子郭翠英:“有一种爱叫不放弃”

2017-04-18 21:40: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意思是,泉水干涸了,两条鱼都暴露在湖底的干泥里等死,只能吐出一点水泡来相互帮助延续生命。这是成语相濡以沫的出处。这次讲述的故事是一对夫妻就如这两条鱼一样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同甘共苦45年的经历。

  核心提示: 中午,吃过饭,郭翠英按往常惯例拿尿壶给丈夫刘福祥接了尿,用轮椅将他推进卧室。郭翠英站在床边使尽全身力气将刘福祥抱着放在床上,再将他放平,然后开始给丈夫做四肢康复锻炼。之后,刘福祥摆好侧躺的姿势,郭翠英询问几遍问其是否舒服,然后给他盖好被子,刘福祥就这样午睡了。

  这样给丈夫做康复锻炼,郭翠英每天做三遍,已经持续了11年,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郭翠英今年65岁,每天能将体重150多斤的老伴抱好几遍实属不易。安排好老伴,她坐下来和记者开始聊起来。

  同甘:相敬如宾

  1972年,住在市区水门街的刘福祥和郭翠英结了婚。那时还是在生产队挣工分的年代,刘福祥当时是队里的能人,一开始牵着毛驴在田地里耕种,后来机械化了,他学会了驾驶农用车,最后在队里学会了开大车。二人日子过得清苦,但也充实舒心。

  改革开放后,有了经验的刘福祥向亲戚朋友借钱,东拼西凑买了一辆大车开始搞运输。郭翠英在家照顾两个儿子,把家里家外打点得井井有条。有了家庭的支持,刘福祥的生意是越做越好,没几年就成了所谓的“万元户”,盖起了小洋楼。

  婚后的日子里,两个人鲜有磕磕绊绊,很少吵架。家里有事两个人商量着办,彼此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在远亲近邻里是有名的模范夫妻。一晃孩子们都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二人更没什么负担了,到了50多岁的年纪,放下了很多身外之物,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那时候,一直都很顺利,只要努力付出就有收获,不仅事业如此,婚姻也如此。我们两人从来没像有的夫妻一样动不动就脸红脖子粗的,有啥问题了都是商量着来。”说起过去的幸福日子,郭翠英还是很骄傲的。

  但,世事难料,谁也说不清未来会怎样,郭翠英一家人无忧无虑的生活被刘福祥突如袭来的患病打断了。

  共苦:同舟共济

  2005年,刘福祥经常头晕,以为血糖低没在意,有天突然晕倒了,家人赶紧将其送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医生告知是脑血栓,而且很严重,脑干的血管堵死了,两侧小脑已开始萎缩,没有多少时日了,当时就下了病危通知书。那年才54岁的刘福祥就得了这样的病,让郭翠英及两个儿子始料不及。一向坚强的郭翠英顿时泪如雨下,心想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救治老伴,他才54岁,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救,她和两个儿子商量后坐上救护车就往医疗条件更先进的北京转院。

  “医生说他不行了,让我们回家准备后事。当时我就想,我们一起努力奋斗了这么多年,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说不行就不行了,我不相信,临汾治不了我们就去大地方治。”郭翠英从没后悔过当初的决定。

  那时,医疗保险体系还不完善,农民没有医疗保险,所以治疗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掏腰包。为了给丈夫治病,这么多年挣的钱全花光了。

  到了北京,刘福祥做完手术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导致全身瘫痪,一动都不会动。即便这样,郭翠英也是高兴的,人还在,这个家就在。

  从北京回到临汾,听说铁路医院康复科比较好,又在铁路医院住了一年。在这一年里,郭翠英全身心投入到刘福祥的康复中,每天和医生一起帮助他站立,辛苦了一年,老伴也只能站立两分钟,郭翠英说这就是成功,起码比躺在那和植物人一样强。

  坚守:决不放弃

  从医院回来,刘福祥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走路,只能坐在轮椅上。到现在11年了,郭翠英每天给他洗脸、刷牙、喂饭,将他收拾得干干净净。由于刘福祥瘫痪,大便干燥,她还得使用开塞露用手掏;丈夫腿脚不会动,脚肿得和面包一样,郭翠英还专门自学了足疗为他按摩;丈夫晚上睡觉翻不了身,她还要起夜给他翻两次身。照顾了这么多年,郭翠英的双腿膝盖坏了,走路时有点倾斜。医生建议她做手术换膝盖,但是郭翠英一想自己做了手术就没人照顾老伴了,就一直忍着疼痛没做。

  “为了给他看病,我们辛辛苦苦三十多年的积蓄全部耗尽。我们是农民,又没有工作,为了生活,两个儿子全在外面打拼,还要养我们两口子。我对两个孩子也感到愧疚,所以只要我能做的就尽量不麻烦孩子们。这么多年也习惯了,夫妻间就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感让我再苦再难都不放弃。”郭翠英说道。

  虽然是郭翠英一直在照顾老伴,都是她在付出,但是刘福祥也在无形中关心着她。前不久,郭翠英趁刘福祥午睡的时候和朋友出去看樱花,跑了一下午很累,晚上一觉睡到天亮,醒来后才发现老伴保持那一个姿势睡了一晚上,憋着尿,也不忍心叫醒她。两个人之间就是这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刘福祥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但是对老伴的爱全都放在心里。

  郭翠英告诉记者,一个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人陪伴了这么多年已是奇迹,今后会依然这样陪伴下去。(记者 张甜甜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