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原国虎:穷山沟里的青春担当

2017-04-19 08:49: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国虎呀……起来没……走到哪里了……快到了么……”4月13日一大早,安泽县马壁乡东里村“第一书记”原国虎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总共35公里的路程,就接到来自村里的4个电话。两年多的时间,30岁出头的他从零做起,和全村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共同为这个小山村的脱贫致富而奔波,践行着一名“第一书记”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东里村离县城较远,交通比较闭塞,整个村子和耕地集中分布在一面斜坡上。村里底子差,要脱贫谈何容易。2015年8月,当原国虎第一次踏进这个小山村时,就对眼前的情景感到很失望。原国虎告诉记者:“当时我只有在心里给自己打气,绝对不能打‘退堂鼓’,不能给‘第一书记’抹黑,必须要让村里变个样”。

  东里村虽有大棚26个,但规模较小,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走访中,原国虎发现了一个问题,凡是稍有积蓄的村民都将钱做了民间借贷,导致很多贷款收不回来。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原国虎迅速同村党支部书记陈文祥商量,既然村民有积蓄,何不引导村民做点正当事。在经过多次考察后,村里决定先以集体名义建一座500头规模的养猪场,后期陆续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

  然而,当得知建猪场至少需要30万元时,原国虎和陈文祥有点退缩了,因为村里之前修路还欠了14.9万元的外债,这让原国虎着急了,他说:“猪场必须建起来,不然老百姓刚建立起来的希望就会瞬间消失。”那段时间,村民在路上见到次数最多的人就是原国虎了,看到这个每天奔波于东里村和县城之间的小伙子,村民心里并未在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筹措,原国虎不但将村里的外债还清,而且还为村里建猪场争取到了30万元的资金。一时间,从村干部到村民都对这位“第一书记”刮目相看。陈文祥告诉记者:“说心里话,当时我根本没对这孩子抱希望,他的第一步就让全村人知道不是来混日子的。”

  资金到位了,但是猪场怎么建、怎么去经营都需要充分论证。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后,原国虎与村干部一起参观学习了山西新大象集团的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并决定与该公司合作。眼下,东里村的猪场主体结构即将完工。考虑到村里的贫困户,原国虎向陈文祥建议村里猪场可以优先考虑贫困户入股或就业。

  “村民只要想干,我们就全力支持。”除了养猪场,原国虎还鼓励村民发展种植业。2015年,村民王鹏与其他3位村民投资40多万元栽植了50亩苹果树苗,然而因灌溉设备严重落后,导致果树浇不上水,王鹏和其他村民干着急没办法。原国虎了解情况后,立即和县里相关部门协调,为村里争取到了7.5万元,用于村里灌溉设备改造工程。王鹏告诉记者:“国虎刚到村里时,村民都没人搭理,现在村里人一见他都主动凑上前说声‘国虎回来了’,说明村民已经把他当成自己人了。”

  今年,为了加快村民脱贫,原国虎和陈文祥个人出资,从村里流转土地50亩,用于发展大田辣椒产业。在土地流转中,原国虎优先流转劳动力薄弱的贫困户土地,贫困户安拴昌老两口身体不太好,干农活非常吃力,原国虎以每年4800元流转了其8亩地,这样老两口在不用干太多农活的前提下,得到了部分可靠的收入。在原国虎的带动下,全村今年发展了150余亩的辣椒产业。

  不到两年时间,原国虎从一个“外来户”变为村民心中的“自家人”,他的所作所为感染了全村党员干部,他的一言一行感动着整个东里村。陈文祥说:“国虎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就是他彻底改变了村民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使村里第一次有了特色农业,更使全村人有了奔小康的信心和盼头。”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