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35年前,19岁的苏建富成为一名正式护林员;35年间,他与山林为伴,以泉水为饮,与鸟儿为伍,厮守着寂寞;35年后的今天,他依然坚守在海拔1310米的黄花岭上,精心守护着24万亩绿海松涛。
5月的荀乡,万木葱茏、绿意盎然,焕发出勃勃生机,黄花岭上也迎来了众多游客,这让苏建富和他的“老伙计”张亚增显得格外热情,苏建富告诉记者:“我们两个人在上面呆了十多年了,平时难得见到几个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苏建富是安泽县府城镇上掌村人。1986年,在林场上班的父亲退休后,19岁的苏建富接了父亲的班,进入府城国有林场,成为一名正式护林员。这一干就是30多年。2003年,红叶岭瞭望塔建成后,苏建富又成为第一批上岗的护林员之一。14年来,与他合作的护林员,先后有7人离去,干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超过3年。
在瞭望塔工作,苏建富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尤其是在每年的护林防火特险期内,更是要坚持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瞭望,发现火情及时汇报。经过多年磨练,苏建富练就了一身真本领,只要发现有冒烟的地方,他就能准确地向指挥部汇报出具体的方位、地名。曾经有不计其数的火情被他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并被县扑火大队及时处置,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森林火灾,为全县的森林资源安全提供了坚实而有效的保障。
苏建富家在上掌村,妻子、儿子都在家务农,家里一共有不到10亩山地,家庭收入很低。2005年他的妻子得了脑血栓,曾两次住院治疗,也没有完全治好,手腿都不太利索,干不了重活,父母亲也都年事已高。曾有亲戚朋友提醒他要不就辞去林场的工作,回家养一群羊,几年内就能致富。苏建富思前想后,总觉着林场有他的事业,他不能离开林场,最后还是一一回绝了亲朋好友的关心,一直坚守在护林员岗位上。
“我多么希望他能常回家看看。”这是妻儿最大的愿望。至今,苏建富的妻儿仍安家在上掌村,仍然还是住着他父亲给他留下的5间土坯房。他妻子说:“他把家当旅馆,家人把他当稀客。”
苏建富所在的红叶岭瞭望台,往北能观察到唐城镇,往西能看到古县境内,往东能看到黄花岭,往南能看到上庄岭,瞭望面积达900余平方公里。特別是在春季护林防火特险期内需要严防死守,苏建富年均出勤达到350天以上,已经连续10个春节都是在红叶岭工作岗位上度过的。
2005年春节,寒风飕飕,一冬无雪,护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但考虑到是新春佳节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于是苏建富让另一位同事回家过春节,留下他一个人值班。红叶岭离上掌村也就几里地,说好了正月初二中午家里来亲戚,妻子想让他吃午饭时回去一趟,上午就给他打电话,怕他忘了,一连打了好几次也没人接听,妻子突然感觉到情况不好,于是赶紧叫上儿子,开上三轮车跑到红叶岭。几声急促的高声吆喝,没人应声,门反锁着,大风继续狂吼着。儿子扒到窗户上一看,父亲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不好,一定是中煤气啦!儿子和妻子赶紧从窗户爬进去,把他抬到三轮车上拉到李垣村卫生所,进行了紧急抢救,输了3天液才醒过来。
2007年4月12日,一名纵火犯从和川翻山一路跑到三交沟,走一路点一路火,一连点了十几处,苏建富和他的同事从瞭望台上看得清清楚楚,紧急而连续的向指挥部报告了十几次。由于是故意纵火,防不胜防,一会儿的功夫,火场和火场链接起来,形成了巨大的火海,给扑救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经过四天四夜的紧张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明火扑灭后还需要看守火场,而火场面积过大,这就要求瞭望台严密监视,苏建富和他的同事七天七夜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林区火场一次又一次死灰复燃,一次又一次被及时处置。
“我们是林业人,护林防火是我们的职责。家中的事扔下了没关系,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理解我们,配合我们。只要林区安全,林区的百姓幸福,我们付出再多也愿意。”在安泽县190余万亩的莽莽大森林中,苏建富只是众多护林员中的一员,但他的话却说出了所有护林员的心声。
记者 杨琦 实习记者 郭毅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