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登上珠穆朗玛峰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目标的达成。”作为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临汾人,37岁的石磊显得很平静。
“奥运精神”“晋商精神”“临汾精神”……舆论对这件事情的关注持续发酵,接连不断的座谈会邀约让石磊奔波不停,但石磊总是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讲述着登顶珠峰的故事,似乎外面的喧嚣与自己无关。
“这种瘾,像吃了一碗很美味的辣面”
石磊说话声音很轻,但每句话都充满着力量感,回答问题前,他总会沉思两三秒,似乎在寻找一个最客观的答案。石磊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的是和登山风马牛不相及的经济专业。“登山之于地大,就像中文之于北大,理工之于清华。”这是地质大学的一句名言,登山是这所学校的优势传统项目。喜欢户外运动的石磊,常常听学长们讲雪山如何美丽,也许是学校氛围的熏陶,石磊对征服高山这件事情越发热情。
200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学生中选拔队员参加长江源头科考登山活动,石磊成为其中的一员,为他以后的登山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2003年9月,石磊登上了他的处女峰,海拔5356米的云南哈巴雪山。2004年7月,石磊登顶有“冰山之父”之称的新疆慕士塔格峰……到目前为止,石磊已经成功登顶10余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
“为什么喜欢登山,我真的说不出所以然来。”石磊顿了顿:“登山中间的过程是很痛苦的,高原反应、体力消耗、心理压力很折磨人,可是你会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去挑战。”石磊比喻这样的感觉就像是吃了一碗很辣却很美味的面,吃的过程中舌头会麻木,吃完了胃里会烧,但你一定总还是惦记着这碗面。像是一个玩笑,但是石磊不苟言笑的表情又让人觉得这个“玩笑”不容置疑。
“这里是战场,没有你以为的慷慨激昂”
早在2008年,石磊就萌生了攀登珠峰的念头,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件艰险异常的事情,但却不知道这更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挑战。石磊说自己并不算是富裕人家,一次攀登珠峰的价钱大概4万美金,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014年,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石磊第一次冲顶珠峰,不料途中发生了雪崩,辅助登山的夏尔巴向导不幸遇难。因为对保险问题不满,这一年夏尔巴向导集体罢工,石磊的第一次登峰不得不告一段落。2015年,石磊发起了又一次挑战,然而这一次的经历让坚定的石磊也曾一度动摇了自己攀登珠峰的决心……
那是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导致珠峰雪崩。“中午12点的样子,我们队伍20个人在帐篷里休息,突然感觉山摇地晃,第一反应就是地震。几分钟后,对面山坡夹杂着雪和石块的巨大雪崩向大本营袭来。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朝反向跑,大概跑了有十多米,雪崩已经到了我的背后,我趴在雪坡上,双手护住头,手撑起来给自己一个呼吸的空间。”石磊说自己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有余悸,“从雪地里爬起来,我的腿就不能动了。向四周望去,我们的营地消失了,雪地里嵌着一个人,我看不见他的脸,只看得到他在那里抽搐……”石磊回忆道,由于天气条件恶劣,第二天下午救援直升机才到达。这次登珠峰的队伍中有5人在此次雪崩中遇难,石磊头上有一厘米左右的伤口,背部也有一厘米左右的伤口,右腿腓骨骨折。
家人的担心、队友的牺牲、自己的受伤,惊险万分的经历让石磊内心开始摇摆。石磊微皱眉头:“没有那么多的情绪可以抒发,这是一个战场,我们的对手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完好无损的回来就算是打了胜仗。”
“太幸运了,我能回到这里”
考虑再三,石磊还是决定继续他的“珠峰梦”。“这是一个心结,我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今年4月,石磊再次启程。
对于登山者来说,每一次的出发都伴随着巨大的荣耀与危险,尽管有着丰富的登山经验,面对珠峰,石磊在拉练过程中还是一刻都不敢松懈。“攀登珠峰并不是一鼓作气地冲顶,而是分阶段做适应性攀登。”石磊说,他们于4月17日到达海拔5200米左右的珠峰大本营。
昆布冰川素有恐怖冰川之称,是珠峰攀登事故多发地,石磊及其队友在攀登前经过了严格的技术训练。“我们不断从海拔5000米到7000米左右的地方进行拉练,给自己的身体一个逐步适应高原环境的过程,然后返回海拔相对较低的营地,恢复体能。前期的准备一点也不能放松。”石磊说万事俱备后,他们还要等一个好天气。
5月17日,好天气终于出现,石磊所在的队伍去往C2营地。5月21日晚7时20分许,他们从8000米的C4营地出发冲顶。“爬到一半,一具冻僵的尸体直挺挺地躺在山腰,我背后汗毛都竖起来了,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多少会害怕的。”石磊说这些遇难者遗体像是触目惊心的“路标”,失足、缺氧、失温……任何一个小错都有可能把自己永远留在珠峰。
历经49天,5月22日凌晨3时20分,经过8个多小时的努力,石磊终于成功冲顶。站在世界之巅,石磊甚至来不及感慨,“不能停留太久,一是山顶小气候比较复杂;二是后面还有队友要上来,而山路很窄,很容易发生‘撞车’事件。”也许是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灾难,这个旁人眼里惊天动地的大事,在石磊看来只是他对自己攀登生涯最好的交待,是一段永生难忘的经历。
“最开心的是什么时候呢?”石磊小声重复记者的问题,像是在脑海里检索:“我回来了,这真幸运。”石磊依旧是那么严肃地说。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