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张震:驼腰村人的“腰杆”直了

2017-06-23 12:01: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他是第一轮派驻的“第一书记”,如今他向组织提出要连任。他就是市委政策研究室驻古县南垣乡驼腰村的张震,老百姓说这两年他让——

驼腰村人的“腰杆”直了

  临汾新闻网讯 6月21日正是夏至时节,记者来到古县南垣乡驼腰村。走进新修的村级活动中心,整洁崭新的党员活动室里,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张震同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一起召开民主生活会。会议围绕“开展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不正之风专项活动治理”进行,向村民、党员们宣传了最新的国家政策,同时介绍了红白理事会的章程。张震说:“咱村里每个党员都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国家政策,走在前头,为老百姓当典范。”

张震和村党支部书记朱琳,看着村里每个山坡,规划着哪一块土地种植谷子、高粱、药材等农作物,使村里的土地升值生“金”。

  驼腰村辖驼腰、万年庄和杏林坡3个自然村,54户168口人,耕地779亩,以种植玉米和小杂粮为主,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0口人。

  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农田里一排排新种植的谷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绿色的“波浪”,道路旁的核桃树上挂满果实。道路宽阔笔直,村文化广场、村民活动室焕然一新……

  党员带头,才能成为村民致富的好榜样。在张震的引领下,党员许文星去年种植6亩无公害谷子,采用传统种植方法,种出的谷子口感好、味道正,他高兴地说:“多亏张书记为我出点子,让我由种玉米改种谷子,去年谷子就卖了16000余元,比种玉米受益高得多。现在村里很多人也开始种谷子、种高粱。如今,我们村种植谷子60余亩、高粱50余亩。”

“走亲访友”是张震驻村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近两年来,村里每家每户不知道都跑了多少次。图为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村民王月顺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朱琳说:“以前村里组织涣散、人心不齐、产业单一。现在张书记来了之后,村里各项设施完善,党建工作走在前头,周边很多村还来取经。致富有了产业、发展有了方向,如今咱驼腰村人的‘腰杆’直了!”

这座小小的漫水桥,不仅连通了三个自然村的路,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的难题,更拉进了党和政府与村民们心连心的距离。

  驻村近两年来,在派出单位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张震扎实开展各项党建活动、党日活动,增强全村党员的政治意识、党性观念;改善阵地硬件建设,争取资金,先后投资5万元对村委会进行修缮、美化;实地勘查驼腰村地形地貌,梳理驼腰村历史典故;寻找市场,销售农产品,开展骑行公益活动,联系临汾大型超市,依托电商,为村里销售核桃、小米等农产品6万多元;积极调产,种植优质谷子100亩,动员7户村民种植油用牡丹23亩;与古县华海天宇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接,采取有效合作方式,让贫困户种植高粱66亩;争取项目资金,利用1800余亩荒山荒坡种植连翘和侧柏;完成杏林坡0.8公里排水沟工程、万年庄1.8公里道路拓宽工程,修缮对子沟蓄水池,安装潜水泵一套,更换输水管道500米,修建漫水桥1座;协调市残联、市文化局为村里残疾人发放轮椅3副、争取到篮球架一套,为村里申请民政救助款0.6万元;发展光伏,争取光伏发电项目。

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实际生活难题,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勤劳致富、脱贫奔小康。

  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喜星说:“富村子班子强、人心齐,穷村子班子弱、人心散。张震带着真情,深入群众,为村里强组织、打基础、调结构、闯市场。他从思想上把贫困村的党建工作抓牢,与村党支部书记团结协作,把党员队伍管好、带好,让涣散的村集体凝聚在一起。为了巩固扶贫成果,他主动向组织提出要继续留任两年,我相信大家齐心协力、一鼓作气,驼腰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记者 郑晓军 王婧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