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从宣传阵地转战扶贫一线,安泽县委通讯组魏建云没有一丝犹豫,接到选派通知就扑下身子来到安泽县马壁乡卫寨村担任“第一书记”职务,抓脱贫、治村容、谋福祉……两载春秋,他的到来催生着卫寨村的生机和活力,使这个小村庄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环境整治焕新颜
卫寨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与农田道路相映成趣,本是一道亮丽的农家风景,可房屋旁近300米的道路边缘,随处可见的垃圾、杂物和污水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格格不入。在聆听群众的意见和想法后,魏建云和村“两委”商议决定修建一条护村坝,尽快完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整治环境。
可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缺少资金,工程如何开展呢?为此,魏建云积极向各级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多方奔走,反复协调,争取到资金,于2016年春启动了护村坝工程,并完成了建设。环境卫生的巨大变化,不仅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拓宽了村庄道路,保护了房屋和耕地的安全。村民宋培江说:“以前这条路净是垃圾堆、柴火堆,一直向外塌陷,修了这条坝后,村子变得干净整齐,心里真舒畅!”农村环境的治理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仅要完善设施,更要让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魏建云带头清理乱贴乱挂的广告、横幅;动手捡拾公路两旁垃圾;坚持清扫村委会及周边卫生……他用实际行动带领大家一起维护村庄环境卫生。
魏建云还向村民发放倡议书、告知书,引导大家改变陋习,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正当他和村“两委”积极行动起来的时候,全县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他们借势而为,投入大量人力,彻底清理了堆积在村口多年的数十方垃圾,清除杂物,疏通排水渠,拆除破旧垃圾池,整修绿化树木、绿化带,掀起了全民参与整治环境卫生的热潮。
看着家门口垃圾堆没了,吴改香十分高兴,“以前谁家的垃圾都往这扔,不光脏臭,有时下雨,水都灌到院子里了,现在可不用担心啦。”恼人的垃圾堆没了,但群众倒垃圾的正常需求还在。于是,魏建云开始规划新建垃圾填埋点,对全村垃圾集中处理。他倡议采取定时定点收集垃圾的做法,改变垃圾无序倾倒、随意倾倒习惯。
同时,他还入户劝导村民从源头处理可回收垃圾,减少垃圾数量。如今,卫寨村正一天天变得净起来、美起来。
扶贫暖心近民心
85岁的退伍老军人赵亮和残疾人儿子一起生活,走进老人家中,生活物品杂乱无序摆放、地板布满尘土污垢……杂乱的状况让魏建云生出了照料老人的心思。之后,魏建云每次看望老人时,都要动手收拾屋子、做家务。他还依托爱心公益平台,为老人募集到爱心捐款、衣物及生活物品,为老人换掉了破旧的沙发。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老人家的儿子变了,开始屋里屋外的打扫,老人的着装整洁了,沙发也铺上了新垫子。
王良斌是一位五保户,无依无靠,生活很是凄苦。多次接触后,魏建云希望王良斌可以到敬老院居住,得到更好的照顾。可这位五保户多年独居,已习惯独自生活,去养老院总有抵触情绪。
魏建云一有时间就和王良斌谈心聊天,并带他到乡敬老院参观,熟悉那里的生活环境,慢慢消除他的顾虑。多次下来,王良斌看到了敬老院在医疗、饮食等方面专业化、福利化的好处,决定到那里享受更好的生活。
扶贫先暖心,驻村帮扶过程中,魏建云总是把贫困户当亲人,在细节之处给予他们精神慰藉和情感关爱。他还坚持给每一户贫困户过生日,以这样一种举动与贫困户拉近距离,送去祝福和温暖。
兴业富民奔新途
产业兴,百姓富。产业增收是贫困户脱贫的有力支撑和根本保障。魏建云多方收集信息,向市场经纪人求教学习,给村“两委”班子及群众推介了树莓和高粱种植项目,但大家似乎已经被“种玉米”的固定思维束缚,对新项目兴趣不大。魏建云没有放弃,依然持之以恒的四处问询着正兴起的产业和市场的需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从泰国引进的新品种辣椒进入了魏建云的视野。他和村“两委”班子立即前往河南济源进行考察学习,摸底了解该产品的种植及市场情况。在向村民及贫困户介绍后,大家认为,该品种辣椒,适宜大田种植,没有灌溉条件依然可行,对农业生产条件要求低,能够当年投资,当年见效,管理流程简单,市场收益稳定,每亩纯收入可达1500元—2000元。贫困户及村民表现出了强烈的种植意愿。
为了带好头,做好示范和引领,魏建云率先流转了贫困户18亩土地,进行种植。村里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集中连片建立150余亩种植基地,开始发展辣椒产业。这样一来,流转土地、参与种植、劳务用工都成为了贫困户增加收入的来源。值得欣喜的是,卫寨村引进该产业后,辐射带动了郎寨、东里村规模化种植,推动了蔬菜产业发展。
通过蔬菜产业助力贫困户增收的同时,魏建云还大力扶持适宜搞养殖的贫困户,发展养鸡、养鹅、养蜂等项目,并帮助贫困户申请养殖特惠补贴。
为帮助村民把自家杂粮、松蘑、羊肚菌卖个好价钱,魏建云联系包装厂,定制纸箱,购买真空包装机,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通过与销售商直接对接,将卫寨村的特产卖到了外地;全程参与推动光伏扶贫和集中安置项目,使20户贫困户将分享到“阳光红利”;到农机部门申请惠农项目资金,争取到机械化土地深松1000亩,农户享受每亩收益25元的作业补贴,争取了1000亩玉米化学除草补助项目,每亩获得10元的补助;更换了蓄水池水泵,维修了部分自来水管道;为帮助村里销售鞋垫等纯手工艺品,在和川、马壁乡村休闲旅游节上办起展销;完成5公里田间路维修……带着感情驻村,带着责任帮扶。魏建云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利益,始终想着如何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有个好收入。凭着这一股韧劲,魏建云把一件件惠民实事办在了村民心坎上,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