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本是良家女,父为官宦,母杨氏主中馈为人淑贤,天不幸二老早亡雏莺落难。”蒲剧凄婉独特的唱腔唱出了苏三孤苦伶仃的身世。台上的表演者虽大都已年过花甲,但一个个脚步轻盈、容光焕发,手势有板有眼,脚步变换自然流畅,不时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是日前在尧都区老年大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上演的蒲剧《苏三起解》中的一幕。台上表演者如痴如醉,台下观众也跟着倾情哼唱,65岁的退休教师贾英华便是其中的一员。
老有所学 点亮“夕阳”
自2008年从尧都区实验小学退休,贾英华离开教坛已近10年了。退休前,她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一肩挑30余年,除因乳腺癌休息过几个月外,其余都是和孩子们相依相伴。至今忆起教学生涯,贾老师仍然满脸自豪:“我的学生获过全市第一名!”原来,她带的毕业班学生王景成和郭荣分别在1990年、1993年的临汾市小升初考试中位居第一,所带班级的硬笔字更是受到全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她本人曾获市级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等荣誉。
退休后,贾英华从起初的不适应到现在的怡然自乐,走过了一个难熬的适应期。她本身就喜欢唱戏和跳舞,又生性爱钻研,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蒲剧,便立刻“爱”上了这慷慨激昂又细腻柔婉的戏曲。于是,哪儿有蒲剧表演她就跟着去哪儿,一群戏剧爱好者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好不热闹。后来听说在尧都区老年大学有专业的戏曲班,她赶紧报了名,学校的戏曲课一次也没落过,“在课堂上我学习知识、结识新友、交流思想,既愉悦了心灵,还收获了健康。”
老有所为 义务教舞
舞,贾老师跳了20余年,也爱了20余年,从开始的交谊舞、现代舞,到现在的广场舞,只要对身体有益,她都喜欢。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她做好饭,伺候家中的老人吃完饭后,就直奔跳舞场所,跟着音乐扭起来。因为长期跳舞锻炼,贾老师看起来神采奕奕、满面红光。
她不仅自己跳,还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跳。家住尧都区贾得镇七里村时,村民文化娱乐少,她便带动一些舞蹈爱好者们学习现代舞。“我在家呆着没事,村民们喜欢跳舞,又没人教,我就上手了。大家一起排练演出,让我感觉又回到了青年时代,生活也变得更多彩了。”
贾老师教跳舞不仅教得好,还教得快,她将舞蹈动作分解成几个部分,每天学习新舞步、复习旧舞步,这样村民们就学得很牢固。受她的热情感染,周围乡亲纷纷赶来,慢慢的人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舞蹈爱好者达四五十人之多。后来这支舞蹈队跳出了名气,被邀请邻村庙会上演出,贾老师也用这样的形式丰富了心灵,传播了乡风文明。
老有所乐 发挥余热
“30余年的教学生涯让我离不开孩子们的陪伴,教他们的同时也为我带来了无限欢乐。”
“我很喜欢小孩,看见有小孩儿路过都要拿些零食给他们,听见小孩叫我奶奶心里别提有多美啦。”
喜欢小孩的贾老师看到农村幼儿园少,便自备了小黑板、粉笔,晚饭后便开始教七里村那些五六岁的在街上跑来跑去的小家伙们认字。横竖撇捺,一笔一画;阿喔鹅衣,口型要对,生性认真的她一遍遍写,一遍遍念,教会了孩子们才松口气。她的认真也感染了这些小家伙们,没事儿就爱凑到她家门口,跟着念、学着写,学会了便会得到奖励,给块糖含在嘴里,甜在嘴里,美在心里。
最美不过夕阳红,贾英华退休后的生活不仅娱乐了自己,也引导感染更多的退休老人跳了起来,发挥余热,奉献爱心,使夕阳生活放射出别样的光彩。
记者 郭霞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