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才的“伯乐”
——记市体校跆拳道空手道教练苏培杰
临汾新闻网讯 6月,从市体校传来喜讯,由该校选送到山西省空手道队的3名队员陈晓东、王熙睿、吴静因表现突出入选国家空手道青年队进行集训,备战2017年西班牙世青会和2018年阿根廷青奥会。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这3名运动员取得的成绩,除了自身的超常努力外,也离不开他们的教练苏培杰的无悔付出。
苏培杰19岁就担任了市体校柔道教练,2012年跆拳道市场开始兴起让他有了转型的想法并付诸行动。转型之路并不轻松,当时没有专门的跆拳道队员,他就把自己的柔道队员全部注册成跆拳道队员,成为临汾首批跆拳道队员;资金紧缺,他就去省里把省跆拳道队淘汰下来的专用器材运回临汾;跆拳道专业知识匮乏,他就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用心钻研跆拳道训练方法。几年间他为省队输送了12名优秀的苗子,省队按其优势分别将他们分入跆拳道队或者空手道队。
“世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苏培杰想当一个伯乐,而选苗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长期以来,体育生几乎成了文化课成绩差的代名词,现在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吃文化饭,毕竟走体育这条路太艰辛。所以,苏培杰要把好苗子选到手,总会经历一波三折。
2015年,苏培杰在侯马市张村中学选苗子时,身高177厘米的赵马静无论是自身气质还是形态都让他眼前一亮,他对赵马静进行了机能测试,结果非常理想。当时,赵马静和她的父母对跆拳道不了解,加之赵马静学习成绩很好,父母不愿意让她走体育这条路。苏培杰几次上门都吃了闭门羹,于是他让学校老师帮忙沟通,又找赵马静家的亲朋好友帮忙劝说,在他的坚持下,赵马静一家终于同意了,但是要求直接去省队。因为没有基础,赵马静到省跆拳道队3个月后就被退了回来。回来后,赵马静的父母想让孩子放弃,苏培杰却对他们说:“一下从省队淘汰下来,孩子心理落差太大了,如果回去,孩子就毁了。你们把孩子留下,我相信孩子绝对是个好苗子。”就这样,赵马静跟着苏培杰学习半年后,再次被省队选上,现在已经成为省跆拳道队的重点培养对象。
一个教练对学员如同孩子般尊重包容,无疑会在学员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甚至将伴随其一生——这是任何一堂课都无法替代的育人效果。苏培杰这样说:“培养孩子,职业技能不是第一位的,人品才应摆在首要位置。训练也应教会孩子如何尊重别人,让孩子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同时,也教会孩子如何自立,让他们可以与社会接轨,有立足之本。”
王熙睿上体校时只有11岁,其父母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条件较差。当时上体校伙食免费,住宿费一年只有800元,贫困生一年还有1500元的生活补助,王熙睿的父母也是觉得孩子在这里上学不用花钱,才送他来上学的。刚来体校时,王熙睿就是一个60多公斤的大胖子,看不出有什么体育特长。在校4年间,苏培杰精心培养他,没想到王熙睿进步很快,技能水平明显超出了其他同学。从2015年起,苏培杰就向省空手道队推荐王熙睿,一开始省队并不看好,但苏培杰反复对省队说:“这孩子是比赛型选手,越是大的比赛,发挥越好,你们可以让他先试试。”在苏培杰的力荐下,2016年8月王熙睿进入山西省空手道队训练,同年便获得全国空手道冠军赛男子青年个人组手+76公斤级亚军;2017年获全国空手道锦标赛男子青年个人组手-76公斤级冠军;2017年6月入选国家空手道青年队。
3名弟子即将逐鹿世界赛场,苏培杰很兴奋,他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他们3个人可以进军青奥运,并在世界大赛上拿到好成绩,为国争光!”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