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提示: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翼城县人民医院二楼神经内科的一间病房里,女儿在床头给昏迷的母亲唱歌,希望她早点醒来。“《妈妈的吻》《东方红》《世上只有妈妈好》《闪闪红星》等歌曲,妈妈平时很喜欢听,也喜欢唱,我下班后就唱给她听……”8月7日,翼城县人民医院的护士苗虹告诉记者,妈妈在北京住院期间,她天天以泪洗面,一想起姊妹三个以后真的可能没有妈妈了,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从3月21日住院,医院隔一两天就下一次病危通知,从手术后的第4天起,医院每天都会下病危通知;医生说,像妈妈这样的病人最好的情况就是“植物人”,要么就回去准备后事吧。
4个月过去了,苗虹的妈妈一天天好转,苗虹用爱心、用歌声,唤醒了妈妈。
专家建议放弃治疗
今年的3月21日,54岁的郑晓雪在北京打工时突发脑出血,被送进北京一家医院的ICU病房。在翼城县人民医院工作的苗虹赶紧请假赶往北京。
“母亲送进医院后很快就进行手术,从手术后的第4天起,由于脑出血引起的急性脑机能障碍等并发症,医院每天都给家属下病危通知。”苗虹回忆道。由于她也是医务工作者,主治医生每天都会用专业知识与她沟通母亲的病情。郑晓雪在北京住院的23天里,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每天靠营养液维持生命,医生也束手无策了。北京的专家会诊后,建议他们出院并准备后事。
“从我母亲那会儿的状况看,北京的专家认为,母亲就算能恢复也是个‘植物人’。”苗虹说。当时她和父亲商量,要么回老家准备后事,要么回翼城县医院再试着继续治疗。4月13日,母亲被送到翼城县人民医院继续住院治疗,苗虹和弟弟、妹妹轮班照顾,但是弟弟、妹妹都在外地工作,几天后,照顾病人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她和父亲的身上。她一上班,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父亲身上,她一下班,就来到母亲的病床前给她唱歌、护理,希望能早日唤醒母亲。
8天后发生奇迹
回到翼城后,郑晓雪依然处于昏迷状态。“母亲一米六几的个子,虽然不到120斤,但是每次翻身,擦身子,一个人都很费力。”苗虹下班后一刻也歇不下,她先给母亲唱她熟悉的歌,刺激她恢复;还要定时喂流食,每隔两个小时要翻一次身,还要拍背、按摩、做口腔护理……就这样连续一周的熬夜、陪床,苗虹的身体吃不消了,好在有丈夫过来替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苗虹悉心地护理下,母亲在回到翼城的第8天,也就是4月21日,奇迹发生了。大概是6点多,我做完护理后,就趴在母亲的床头打盹,睡梦中感觉有人抚摸我的手臂……”苗虹回忆说,隔壁床的阿姨赶紧叫我,你妈妈的手动了!”我就赶紧叫:妈,妈,你能听见吗?”这时,妈妈眨了眨眼睛,她有意识了。妈妈这一眨眼,全家人都高兴极了。
自从母亲恢复意识后,基本上一天一个变化,从眨眼睛、点头,到能说一个字,慢慢地说全一句话,直至可以自己咀嚼,自己上厕所、做锻炼……“苦了大女儿了。”从北京住院到清醒整整31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苗虹陪她熬过来的,说到这里郑晓雪眼睛泛起了泪花。
妈在家就在
“妈妈以前说话嗓门高,干起家务很利索,可是自从这次病倒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说话很温柔,就像一个大姑娘一样。”苗虹笑着说,好在妈妈挺过来了,只要有妈在,我们姊妹几个就还有个家……苗虹的妈妈是一个家庭主妇,平时除了照顾他们姊妹3个外,就是忙家里的琐事。苗虹的母亲很爱干净,上学期间他们的校服多会儿都是干干净净的,因为每天晚上母亲都会给他们洗校服,不管春夏秋冬。“记得以前家里生着火炉,母亲给我们洗完校服后怕天亮干不了,总是在炉子边烘衣服。”苗虹说,在母亲昏迷期间,她每次都能想起母亲给他们烘衣服的情景;母亲对他们姊妹几个的付出,就如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脑海里闪过,每次想到母亲的付出,她就忍不住落泪。
“以前不懂事儿,还和妈妈顶嘴,经历这件事儿后,我似乎成熟了很多,什么事都让着妈妈。”苗虹说,在北京的时候,每天医生都会下病危通知,那时真的特别害怕,害怕以后可能再也不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菜,害怕自己会变成一个没娘的孩子。
从妈妈病危到清醒,苗虹也逐渐成熟了,这段时间她真切地感觉到,妈妈对一个家太重要了——妈在家就在。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