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乐痴”张胜华

2017-08-15 21:43: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乾坤希音”是传说中最顶尖的二胡。懂乐器的都知道,一件好乐器,必须有上好的材质和技艺高超的工匠才能制造出来,二者缺一不可。翼城县封壁村张胜华的名字可能不为大家所熟悉,但是走进他的工作室,实地看了那精心制作的一把把二胡、三弦、板胡等乐器,你一定会对他记忆深刻。8月7日,记者前往封壁村,走访了农民“乐痴”张胜华。

    是个曲艺好胚子

    与乐结缘还得从张胜华小时候说起。以前,有个河南的说书先生经常来我们村演出,那是我第一次听河南坠胡——几根细细的丝弦,在师傅手指一拔一按中,竟能奏出哀婉悠扬、荡人心魄的曲子。”孩提时代的张胜华对此一见钟情,从此与胡琴、弦乐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缘。

    6岁时,张胜华坐在小板凳上,学着坠胡师傅模样,手拿两根筷子,一根作琴杆,一根作弓子,摇头晃脑地“拉”起来。这小小的举动被母亲看在了眼里。说来也巧,张胜华的姨夫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有一把二胡,但是琴轴松动,跑调走音,就一直闲置。母亲郝翠兰当下便讨要回来,张胜华喜出望外,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张定义找到村里理事班子的胡琴师傅,讨要了黑马尾、木板、竹片等物品,父亲又拿出平时做木活的锯子、刨子等工具,一家人忙了整整一个下午,硬是把破损二胡修补好了。

    说张胜华有天赋一点也不假。“当时也不懂曲谱,就是凭着感觉拉,还能拉出调。”张胜华听着电视剧里的主题曲,哼上几遍就能用二胡把曲子拉出来,虽然节奏不准,有时候还老跑调,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他对二胡的热爱;有时放学了,他就跑到村里的理事会找拉二胡的师傅请教,用不了几天,一首曲子就能拉出原本的曲调。

    “这娃有天赋。”村里人都这么说,二胡拉得不赖,是个曲艺胚子。”

    背着二胡去打工

    张胜华所在的村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我能接触到正规的乐理学习,还得感谢当年村里理事会的师傅呢。”张胜华感激地说。

    原来,理事会的一位领班师傅看张胜华有音乐天赋,就建议他接受一些正规的乐理学习。后经人介绍,张胜华到了翼城县职业中学上学。在付全喜老师的教导下,张胜华长进很快;由于他特别勤奋,又肯钻研,付老师常给他开小灶。正因接受了正规的训练,为他后来从事二胡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张胜华职中毕业后考上临汾艺校,正准备报到时,母亲突然患病住院。他含着泪,把刚刚凑足的学费悄悄塞进了父亲的口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张胜华的音乐之门刚刚打开又悄然关闭。

    此后,张胜华就去了一家铁厂打工,为了谋生,之后又辗转到浮山、运城、太原、南京等地打零工。无论走到哪里,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一有空闲,就拿出心爱的二胡,跑到僻静的地方,一个人拉唱,如痴如醉。那段时间,不管他身处何方,追梦的脚步一刻都未停歇。

    不给人生留遗憾

    在外打工期间,张胜华也曾从事过自己喜欢的音乐职业,这为他的“乐痴”之路,奠定了基础。

    张胜华在浮山一家铁厂上班期间,运城的临猗眉户剧团来厂演出,他再三斟酌,决定放弃铁厂的工作,加入剧团。“其实剧团的工资远不如铁厂多,可不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生会留下很大的遗憾。”在剧团工作期间,张胜华认识了做板胡的贺纪元师傅。剧团的乐器坏了,他就找贺师傅去修。

    贺师傅在修理乐器时,他就站在旁边观察揣摩,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

    有一天,剧团的板胡又坏了,张胜华和往常一样去找贺师傅修理。可那天贺师傅店里修乐器的人多,张胜华等了好长时间。这让他看到了商机:我何不试着开一家乐器制作与维修店呢?说干就干,张胜华回到家里跟父母商量,父亲立刻表示,把院子西边几间房子改建一下当做制作车间,再把西房腾出来作为工作室,专放成品和半成品。2016年,他投资7万多元,购买了二胡制作设备,他的乐器作坊就这样成立了,张胜华的乐器坊专门制作二胡、板胡等弦乐。

    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二胡制作是个细活儿,从原料到成品要一百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8月7日记者采访时,张胜华正在院子里组装一把二胡。说起二胡制作,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张胜华指着手中的琴轴,自信地说: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小部件,现在市场上卖的好多二胡都是机械轴,调弦快,音准也好,但经常出现松动,导致跑弦走音。我做的乐器,全部纯手工打造,选用优质木材,具有一定的抗拉性,调音后比较稳定,不易跑弦。还有弓毛,都是优质白马尾,尽管尼龙丝、黑马尾涂上松香都能擦弦发声,但发出的声    音噪而杂,白马尾表面的毛鳞片均匀且边缘锋利,更有利于对琴弦的摩擦,发出的声音甜而润。”

    手工二胡、板胡的市场前景怎么样?面对记者的疑问,张胜华信心满满。他介绍,文博乐器工作室”刚开了一年多,制作和定做的二胡、板胡已经卖出了几十把。下一步还要拓宽业务范围,加工制作儿童乐器。张胜华还想做一批十二生肖头二胡。为方便携带,他还有一个大胆设想,要把琴杆改做成折叠式……为了表达他对现在从事工作的信心,张胜华还借用了一句网络用语: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