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贺星龙:17年,行医问诊于乡间

2017-09-06 09:33: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2017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揭晓,全省共有256人入选,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80后”乡村医生贺星龙榜上有名。

  “一份百姓恩情,让他成为黄土高原的乡村医生。17年从一个村到28个村,服务于4600余人;17年,贺星龙骑坏了7辆摩托车,出诊总行程达到40余万公里;17年,出诊次数高达17万次;17年,为老百姓垫付医药费10万元,为百姓免除出诊费高达35万余元……”6月17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讲述》栏目中,为观众们讲述了贺星龙17年的行医之路。

  乡音难改 割舍不断的乡土情结

  乐堂村地处大宁、永和和陕西延川三县交界,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农民在瘠薄的黄土地上,寻找着生存的希望。

  2000年,从运城卫校毕业的贺星龙回到大宁县医院实习,实习期刚结束,他放弃了留院机会,回到了乐堂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

  他忘不了12岁那年,最疼爱他的爷爷身患重病却无钱无医治疗,弥留之际说得那句话:“娃呀,好好念书,长大学医!”他忘不了拿到卫校通知书却拿不出3025块钱学费时,是同样穷得叮当响的乡亲们三十、二十帮他凑齐了学费……

  刚回村行医时,贺星龙并未取得村民的认可。为了支持儿子的梦想,贺星龙的父亲狠心卖了家里的两只母羊,加上卖玉米的400多块钱,一共凑了960元,买回几件必需的器械,他的诊所就在自家的窑洞里开张了。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他把自己的承诺印在名片上,发给农民。“24小时上门服务”成为他最得意的手机彩铃。可是,几个月没有一个病人,人们都怀疑这个20岁毛头小子的水平和能力。

  “你不找我,我就找你!”“让我看病,药不要钱”……越是这样,越没有人信他。无奈之下,贺星龙就先给家人看,给亲朋好友看。一年下来,光药钱就搭进去近3000元,可依旧没人找他看病。

  2001年,70岁的乐堂村村民张立山“死而复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庄。原来,已经被大医院连续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的张立山被家人拉回村里准备后事,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贺星龙被喊去家里。为了查清老人的病情,他一连半个月没有回家,在老人床前那把椅子上度过了15个日夜,终于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从那以后,乐堂村找他看病的人渐渐多起来,背着两个20多公斤重的诊包,贺星龙踏上了每天起早摸黑、翻沟爬坡的出诊路。

  情定厚土 双肩挑起百姓的健康

  随着医治范围的扩大,病人不断增加,靠步行一天下来看不了几个病人。贺星龙就跑到县城废品收购站,花了40元钱买了辆旧自行车,骑自行车进村入户给人看病,每天最多能跑3个村,晴天还好,遇到雨天,泥泞的山路使自行车推不动、扛不起,贺星龙狠狠心,跑到信用社贷了4000元,买回第一辆摩托车。

  从此,贺星龙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摩托医生”。

  距乐堂村5公里路的上村,五保户残疾人冯对生,孤身一人住在村里闲置的学校里。老人从小双腿残疾,脚踝骨处皮肤溃烂。贺星龙知道后,每天到老人家里,照料老人吃喝,给老人换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冯对生需要截肢,在大宁县医院做手术时,手术单上家属签字一栏里,签着贺星龙的名字。“星龙是众人的儿子,是我们这一片1000多口人的儿子!”这是索堤村郭苏珍老人的真情流露。

  徐家垛村85岁的贺德明老人,在当年解放西安时负伤且留下残疾。复员后,一直在老家生活。前些年,老人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先后离世,孤身一人。10年前,老人患上了严重的前列腺增生症,一旦发病,插上排尿管才能正常小便。由于病情不定期发作,发病后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贺星龙都会及时赶过来给他处理。

  ……

  扎根乡村 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

  乐堂村留守在村里的340多口老人和儿童中,有点文化的也只有贺星龙一人。村民们除了看病外,其余生产、生活中带有文化之类的事,也得找贺星龙,更不用说现代科技和文化知识,为此,他也就成了村里的大忙人。

  这些年来,他为13户五保户支付药费45689元,患者赊账、死账57235元。经他治疗过的留守老人中,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13户五保户,2000年起,贺星龙就主动承担起13户五保户的医疗费用,过年给他们送米送面,正月初一还把他们叫到家里吃顿团圆饭,每人买一件新衣服,而贺星龙却连续6年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

  多少年来,乐堂村没有医生,更谈不上兽医。贺星龙回到村里后,结合兽医书上案例,尝试给牲口看病,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主动承担起全村600多只羊和150多头驴的防疫和医疗,这一干就是17年。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