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配发票——

临汾段延峰:让藏品有了新“标签”

2017-09-06 23:3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随着收藏的发票及藏品越来越多,我市青年收藏爱好者段延峰把自己多年的藏品与同时代的物品发票配套收藏,让藏品有了新“标签”,这一独特的方式开启了我市收藏界的新模式,受到众多藏家的关注。近日,段延峰为自己收藏的一个铸铁茶壶找到了新“标签”。

民国三十七年购买白铁茶壶的发票

  段延峰收藏的铁茶壶是从我市古玩市场淘到的,壶身高13厘米,连提梁总高25厘米,壶身最大直径16厘米,壶嘴长7厘米。这个铁茶壶为民国时期铁匠手工铸造而成,保存完整,提梁、壶身、壶嘴线条流畅,舒展大方,壶身上的铁范线非常明显,反映了当时民间艺人高超的铸造技术。

民国铸铁茶壶   

  收藏到民国铁壶后,段延峰开始为铁壶找“标签”。他从以前收藏的众多发票中找到了同时代的一张铁壶发票。这张发票写有“发奉:大号白铁茶壶二把,每把贰元,计金圆肆元正(整)。”这张发票的第四行字特别引人注目,上边写着:“合折法币壹仟贰百万元正(整)。”发票开具时间为“民国三十七年”(1949年),发票所开商号为:浙杭项兴记白铁号,购买白铁茶壶单位为“钱塘江海塘工程局”。

  这张发票虽小,设计却非常巧妙细致。上边的长方形小表格内有用英语标注的时间和地址,通过“Date”一栏的标注可以确定,当时所买白铁壶的具体时间为“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三十一日”。发票下边的长方形表格内还有“用处”经手人”验收人”等内容,在相对内容下的表格内分别用文字及印章做了备注。这张发票内容虽然不多,但所含的信息量却很大。

  段延峰介绍,发票中提到的金圆与民国时期的经济及货币改革息息相关。当时国民党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军费开支,决定废弃法币而发行金圆券。1948年8月18日,是国民党政府正式下令实行币制改革的日子,当时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并且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但由于当时货币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大量城市中产阶级破产,同时也让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失去了民心。

  “发票上不仅有金圆的记录,也有折合法币的记录,是当时货币改革最好的记录。”段延峰说,一张看似不起眼的发票,却记录了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我珍藏发票,不仅是对一个老物件的珍爱,更包含着自己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关注。”文/图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