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把磨得锃光瓦亮的折叠凳和一把破旧的轮椅,见证了一段母子情。十余年来,母亲陪伴着患有肌无力的孩子度过了风风雨雨,虽然年仅42岁,但是她的脸上早已布满了皱纹,然而这位坚毅的母亲用瘦弱的双肩,坚强地扛起了人生的不幸,坚强、乐观、坦然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个坚强的女人就是居住在市区五一西路的李文兰。
“生下他就要养大他,不管健康与否,他都是我的孩子,在我心中他和健康的孩子一样。”9月19日,李文兰像往常一样,一手拎着折叠凳,一手推着轮椅准备带孩子到汾河公园逛逛。李文兰的孩子是个早产儿,又伴有先天性黄疸,导致大脑发育不全,这个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对夫妻俩的打击可想而知。当时有亲戚劝他们把孩子扔了,再生一个。夫妻俩痛过、哭过,但从未想过放弃:既然孩子生到咱家,就要好好待他,为他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快乐成长。”经过医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孩子痊愈出院了。原以为他可以象正常小孩一样,没想到,孩子一岁多了,想努力站也站不起来,扶着走,也会突然摔倒,话也说不清,到医院一检查才得知,孩子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脑瘫”的厄运。得知孩子的病情后,亲戚朋友再次劝李文兰放弃,因为这样的孩子会拖累全家,但她和爱人坚定信念,绝不放手,15年如一日,夜夜操劳,日日辛苦,把一个完全没有生活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李文兰在家照顾孩子,丈夫在外打工养家,没有一句埋怨。在别人的眼里,李文兰绝对是一个称职的好母亲,但是她却不这样想。“孩子成了这样,我也不想,只能陪伴他,想着他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在外玩耍,哪怕是调皮捣蛋。”李文兰说,为了给孩子治病,跑遍了北京、太原、长春等大大小小的医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岁月流逝,孩子一天天长大,到了入学的年纪,在他的心中早已有了模糊的认知。作为母亲,李文兰不愿打碎孩子的希望,哪怕这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为此她省吃俭用给孩子添置了一台电脑,手把手教孩子学电脑,给孩子解闷,她梦想着孩子能在网络这座知识的大仓库里吸收营养。
由于孩子整日不活动,除了吃饭就是躺在床上,慢慢长大的孩子体重越来越重,李文兰越来越吃力。“当我背他上轮椅的时候他都会大叫,然后流眼泪。我知道孩子虽然说不出来,但还是心疼妈妈啊!”现在孩子长大了,李文兰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把他抱到轮椅上,只能先扶孩子坐在床沿上,然后手拄着折叠凳,再转身背他坐到轮椅上,而这个过程每次都和一场大战一样。
她给了孩子生命,更给了孩子如山的肩膀,让孩子一直享受着温暖的亲情。谈及以后的打算,李文兰流着眼泪道出了对患病儿子的不舍和自己的心愿:不管别人怎么看,儿子在我心里就是一块宝,只希望自己和丈夫能多活几年,身体好一些,可以多照顾儿子几年。”记者苏亚兵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