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一生充满传奇 槐乡走出的黄埔生-----纪秀川

2017-11-13 20:02: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核心提示    在洪洞大槐树景区的烈士纪念碑群要找出纪秀川的名字,那你得费一番周折。上网输入“纪秀川,山西农协总指挥,杨虎城部宪兵营长,1936年病逝”的信息就会出现在眼前;在黄埔军校网页上能看到“步科第二团,政治科二队”的信息。古稀老人李长青对纪秀川的往事很了解,他拿出与许光军一起主编、2000年印刷出版的《赵城名人史话篇》,由郭洪禧、张亚喜二人合写《一颗早陨的明星》映入眼帘。老人说,“经自己一手编过的文章,能记个七七八八。”

    汾河孕育了英雄

    前不久,记者沿汾河西岸的大运二级路,很快就找到了纪秀川的家乡洪洞安定村。当记者向村民打听纪秀川故居时,他们很直爽地说:往北走,就能看到一座古老的楼院,名人的故居是旅游资源,也是古建筑,要好好保护啊。”随着一座古老建筑映入眼帘,同行的朋友说,这座二层楼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建筑。”经向村民核实,这座古建筑就是纪秀川家的祖宅。该院落坐西向东,背靠大山,汾河水从眼前流过,巍峨的中镇霍山耸立在远方。建筑下边是窑洞,上面是储物房子。从坍塌的遗址看,这里曾经是一座秀美的四合院。

    村子的宣传板面有纪秀川的简要介绍,纪秀川是陈锡联的入党介绍人。”这一信息,让记者暗暗吃惊。

    与花甲老人纪东红聊天中得知,他就是纪秀川的孙儿。爷爷辈兄弟俩,他们叫纪百川、纪秀川,纪秀川英年早逝,百川爷爷将自己的二儿子纪海光过继给秀川爷爷。百川爷爷生活的那个年月兵荒马乱,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四个女儿,为了生活,将四儿子给了一郭姓人家。百川爷爷的大儿子纪丙光在1938年参加了革命,跟随八路军随营学校,去过汾西、孝义,从孝义过汾河,经郭道到襄垣、武乡、涉县,1948年转到河北武安。过继给秀川爷爷的海光,是纪东红的父亲,他生养了纪东红、纪红苏一儿一女,如今都已是花甲之人了。

    “爷爷的生平也不知讲过多少遍,每次讲起都觉得像眼前发生的事儿。”纪东红沉思着说。爷爷生于1906年,纪家是当时洪洞(原赵城县)安定村一个普通富户之家,家中存放着许多刀子和长矛。记事时父亲告诉他,先祖父纪万春,系前清武举人,在汾河两岸颇有名望。旧中国的残余,列强的入侵,使曾祖父纪良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几年下来,家景衰败,到纪秀川出生时,家道中落。然而,祖父的熏陶,祖母的教诲,弱肉强食的概念,自小就在秀川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小天资聪颖,6岁时便在村私塾读书,两月内背完“四书”,先生说其是栋梁之材、是可雕之材。私塾先生布置的作业,他总能按时完成,私塾先生和学友均被他惊人的记忆力所折服。

    年幼的纪秀川,调皮是出了名的,一次,他与一群小伙伴做游戏,随手折了邻居一根小树苗当座骑。邻居看见后,打了他一巴掌。秀川自知理屈,没吭没哭,乖乖地离去。没过几天,邻居挑着水桶去井边打水。机会来了。秀川悄悄拿了根棍子跟了上去,等邻居把水打到井的半腰时,秀川跑上去就是几棍。邻居回头一看,是被自己那天打过的孩子,又好气又好笑,暗中称“这孩子可不寻常”。

    纪秀川14岁那年,与本村的郭治发、郭秉仁、纪洪顺等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马牧高小。一次,校长讲岳飞、关云长、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故事,纪秀川听后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些历史英雄人物。

    省城接受共产主义启蒙

    高小毕业后,家中已无力供养纪秀川继续读书,贫穷落后的民族,因文化知识贫乏才备受欺凌。不,要想办法多读书,知识使人惊醒,读书使人明志。经多方打听,纪秀川听说太原国民师范是公费学校,条件不错,于是,他联络了洪洞杜戌村的王世英,汾西的陈洪斌等同乡一起赶考。在学友的支持下,他考入了太原国师,同时被录取的还有杜戌村的王世英和孙堡村的燕廷标。

    在太原国师读书,是纪秀川走向革命的一个开端。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启迪,纪秀川深深感到,要推翻旧的封建王朝,必须团结全国的进步力量,依靠贫苦的工农大众。经思考,他邀集了本校进步学生王世英、曹海龙、程志华等,共读了《共产主义ABC》《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等书刊,在同学中逐渐形成了一股进步的核心力量。同时,纪秀川又带头创办了《子钟》月刊,利用学校这块天地,传播、宣传马列主义。声音很快冲破校际,前来串联的学生络绎不绝。

    1924年,18岁的纪秀川经过组织考察、考验,由李毓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他同时加入共产党的还有王世英等人,成为省城太原国师最早的共产党员。在毕业前夕,纪秀川又发展进步学生程子华入党。

    发展赵城第一位党员

    1925年9月,纪秀川受党组织派遣,与郭挺三回赵城发动群众,宣传进步思想,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回到家乡,经多方串联,他结识了赵城两级女子学校教师王之法(字,幼章)。经了解,他认为王之法政治上可靠,是个有见识、有作为的有志青年。经请示上级,纪秀川介绍王之法入了党,王之法由此成为赵城第一位共产党员。

    1926年春,经纪秀川牵线,在王之法同志的奔走努力下、赵城籍进步青年张秉城、赵如骥等人先后入党。同年5月,赵城在外学生周宝德、燕廷标等先后回县,在县城周围的义店、烧瓦窑、瓦窑头、孙堡、李村、安定等地开展党的活动。

    黄埔军校学军事 

    1926年,国共实行第一次合作。此时,革命力量迅猛发展,北伐军节节胜利。这时的纪秀川在太原国民师范毕业,他没参加教育会考,和同乡刘煜祖等人,从石太线经北京、上海到达广州,几经曲折,考入了黄埔军校,为第四期学员。当时的同窗有林彪等人,他还结识了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步枪班进修了五大军事技术和阵地防御、进攻中的步兵作战战役等科目。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军校当时的内部斗争相当尖锐。为立于不败之地,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组织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纪秀川也加入到这支起义队伍的行列之中。

    回晋反阎播火种 

    南昌起义爆发后,盘踞在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为维护其统治地位,从日本进口了几台机械动力称机器磨,积极扩军备战。

    1928年,纪秀川受党派遣,回晋开展反阎斗争。他的第一步行动计划就是炸毁阎的机器磨,断绝阎部下的给养。

    在地下组织的精心安排下,他打入面粉厂内部,暗中串联进步工人,传播进步思想。在他的说服下,工人们探情报、送信件。纪秀川成功地切断了阎部的给养线。

    阎锡山很快知道了这一事件,大发雷霆,并令限期破案。敌侦人员在暗访中得知两名工人参与了此事,抓住他们严刑拷打,他们供出了此事是纪秀川所为。阎知道后发令,全城戒严,捉拿纪秀川,并告诉部下碰到可疑人,就叫“纪秀川”,如果那人回头即当场开枪。就这样,城里大街小巷,到处在喊“纪秀川”。

    这时的纪秀川,走街串巷,与敌周旋,最后落脚到一同学家中。如何混出城外?在他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又一个方案……天无绝人之路。第二天,恰巧这条巷子里有人家办丧事。在同学和邻居的帮助下,纪秀川身穿孝服、头戴孝帽,随着一群送殡之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混出了城外。从狄村、二营盘、过北张村,到了南郊野外。

    太原待不下去,又和组织断了联系,纪秀川拿定主意,回家乡赵城暂时避一避风头,看形势如何发展再作打算。于是,他迈开脚步,踏上回家之路,第三天到灵石时,两脚打了许多血泡,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在灵石雇了驮骡,直达赵城。

    在县衙,纪秀川称自己是由省里派来的特视委员,县长一见,慌作一团、跑前跑后。纪秀川看准时机,提出要在赵城召开一次万人大会,县长唯唯是诺,派人去组织办理。

    第二天,赵城文庙内人山人海,各路人马都汇集在此。随后,纪秀川走上主席台,用高昂宏亮的语调大讲了国难当头、天下劳苦大众应当万众一心的道理,启发、暗示人们团结起来,同军阀、贪官污吏、旧势力作斗争。正在这时,县衙的勤务员来到县长跟前,说省府有急电,正在演讲的纪秀川觉察到情况不妙,即刻休会,在同乡的簇拥下机智地退出了会场。

    赴陕西转入地下

    南汉宸是杨虎城府下的秘书长,孙堡的燕廷标在杨虎城部队当营长。纪秀川经深思熟虑,从蒲县经吉县趟河,艰难跋涉来到西安。在山西同乡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南汉宸。南汉宸委派纪秀川去副官处当了一名侍从副官。

    在一次与杨虎城的谈话中,杨虎城将军讲到军内作风混乱,有些部下不断违犯群众纪律,又讲现在是非常时期,有必要成立一支清查部队纪律、军容风纪、违法乱纪的宪兵营。纪秀川当即表示赞同。于是,杨便建立了宪兵营,他兼任营长,纪秀川被任命为副营长。至此,纪秀川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整天到各师、团、连,向进步青年宣传马列主义,建立秘密的地下党组织,发展党员。

    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纪秀川因患睾丸癌住进了医院,而他的手枪连奉命参加了抓蒋行动。周恩来同志知道纪秀川病重后,专门托南汉宸去医院看望。年底,纪秀川同志医治无效,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年仅30岁。

    杨虎城将军亲自购置了上好棺木,命专列从西安将其运回赵城,并亲自写了“踏遍华夏雄心在,壮志未酬身先卒”挽联来哀悼这位早逝的部下。

    64岁的纪同武说,父亲经常唠叨,秀川的棺木从西安运回时,那是专列,而且全部用铁皮包裹。一位村民说,秀川开出的通行证,来往于黄河两岸那是畅通无阻。在那艰苦的岁月,他开的特别通行证可直接进入陕北根据地。后来人们才知道秀川是中共党员,来往于晋陕做生意,那是为革命做工作。

    古稀老人李长青说,燕廷标、纪秀川的名字能镌刻在洪洞烈士纪念碑上,革命前辈王世英功不可没。纪秀川是一颗早陨的明星,是槐乡人民的骄傲。纪秀川长眠在汾河西畔卧龙山的一道山梁上,他能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会为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而高兴。

    记者王隰斌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