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王强胜:心与这方热土深深交融

2018-01-08 09:05: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察看工地

  临汾新闻网讯 即将退休,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王强胜十分珍惜这段工作时光,打算认认真真地站好最后一班岗,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过,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最后一班岗竟然要到远离市委机关的大山里去站。2015年9月下旬,王强胜被选派到安泽县和川镇安上村任“第一书记”。

  废弃的学校当办公室,墙里墙外杂草丛生,潮湿的房屋,锈迹斑斑的门框,面对这样的居住环境,王强胜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心态……

  心有愿景 抓好基础建设

  安上村距和川镇15公里,距县城近40公里,仅有一条出山的水泥路。这条坑坑洼洼、损毁严重的水泥路,在王强胜第一次来安上村时,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心想,“这样的交通环境,肯定对村民的生产、生活不利。”

  刚一到任,王强胜就走访调查,还真让他猜对了,村民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行路难。多年来安上村生产的玉米由于交通不便,价格一直上不去。王强胜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村民修一条顺气路、脱贫路。

  白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农家饭睡农家炕,王强胜与百姓日夜奋战在修路一线。

  在各级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怀支持下,一条连接4个行政村、5000余口村民的16.5公里长的沥青路终于建成。

  随后,王强胜又筹资4万元,对安上至所辖的柳八沟自然村5公里砂石路进行夯垫碾压、维修;多方奔波争取支持,为河北村修建了两座混凝土漫水桥,解决村民雨季出行难题;新砌护村石墙180米,确保村民住房安全;对原安上学校、旧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各项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除此之外,他还带领村民清除沿路杂草、垃圾、河道杂物,对所有墙壁进行涂料粉刷,并对村中心广场进行维修,对部分下沉地面、亭廊水泥裂缝进行了维修,使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

  因地制宜 抓好支柱产业

  王强胜认为,要搞好工作,先要摸清底数,沟通心气。一到安上村,他主持召开了3个会,即支委会、村委会和支部会,对全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为确保2017年安上村摘掉贫困帽,王强胜与村党支部、村委一班人通过认真分析贫困原因,并挨家挨户座谈家访后,首先从狠抓玉米种植这一龙头产业入手,带领大家试种土豆、甜玉米、辣椒等,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对有条件的进行光伏发电全覆盖,动员贫困户上山采集各类药材,安排有条件的贫困户就近打工以增加收入,对特困户通过大病救助、低保、雨露计划等政策帮助度过暂时的困难。目前,安上村50余贫困户,除6户五保老人、7户特困户由国家兜底外,其余贫困户都达到脱贫条件。

  为让群众快致富、早致富,王强胜和村干部带着村里的致富能手到运城市临猗县三管镇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养猪、养鸡产业,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同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油用牡丹的号召,给村民们讲政策、讲优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7年,安上村发展油用牡丹面积280亩。

  情系民生 抓好热点难点

  近600个日日夜夜,王强胜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与责任心,把自己完全融入了这个小山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脱贫梦想出谋划策,为他们致富梦想四处奔走。

  村民朱东锁由于患有障碍性贫血,一年仅看病就得花4万余元。王强胜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与县、乡民政局上下协调,为该村民解决大病救助7000余元,并组织帮扶干部为朱东锁收秋。

  贫困户张长喜的儿子与儿媳妇在平遥打工,为方便照顾老人,小两口由平遥转到安泽县城,但由于户口问题,他们的孩子上不了学。张长喜第一时间想到了“第一书记”。王强胜经过一番周折,使孩子上学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张长喜逢人就说:“谁家有困难,他总是放在心上,并能在最短时间内给你解决好,真是个办实事的好书记!”

  “看到群众的生活因为我的付出而有所改善,我的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愿意为了这份高兴而继续努力。”王强胜说。

  多少个日出日落、风霜雨雪,王强胜走遍了安上村的家家户户、沟沟坎坎,察民情、解民意、办实事,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2016年,王强胜被评为安泽县“优秀第一书记”,受到县委的表彰,同时被选为和川镇党代表,参加了安泽县第十四届党代表大会。

  王强胜的心里,总是装着安上村的工作,他的心,已经沉在了太岳山上,与乡亲们的心深深交融在一起。

  记者 柏东丽

体察民情

噓寒问暖

了解情况

与大婶们拉家常

与百姓围坐在一起

组织学习

闲暇之余村民家中转一转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