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崔仙红:养殖女状元 带动乡亲共致富

2018-01-04 21:28: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她是十里八乡公认的女强人。她曾有一段坎坷的创业路,喂猪,猪赔;喂鸡,鸡亏;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喂鹅、喂火鸡,无一例外都让她负债累累。再后来,又经历了丧夫之痛,厂房被烧,但她没有被困难压倒,勇敢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创业的艰辛岁月里,她不向困难低头,坚持不懈,勇于尝试,如今成为周边有影响、成规模的专业养羊户,羊毛、羊肉、羊粪均成为脱销产品,形成了绿色、环保的循环养殖经济。她还自费办起了农民大学堂,聘请专业种植、养殖能手给农民上课,成为闻名周边乡镇的致富带头人,被省农业厅、尧都区妇联等部门授予“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民女状元”等荣誉称号。她就是尧都区刘村镇北芦村农民企业家崔仙红。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女强人。

    辛酸洒满成功路

    养殖场内,羊儿成群,它们自由地吃草、喝水,欢快地奔跑,母羊怀胎了,小羊羔出生了,该剪羊毛了,羊粪又有人来收购了,收羊的专业户也来了……如今,崔仙红享受着养羊带来的快乐,也得到了丰厚回报。但是,在她通往成功的养殖路上,洒满了无数难以言及的辛酸。

    “丈夫在世时,我们就创办了一个面粉厂,效益还不错,为了将面粉厂的副产品麦麸等合理利用,增加收入,自2006年8月开始,我们租赁土地,投资30万元建起了小有规模的养猪厂,但是当年飞涨的猪肉价格并没有延续到头批猪销售出去就开始大跌。”崔仙红谈到当时的情形仍然非常激动,建厂房时,猪肉价格很好,受到肉价影响,小猪仔的价格也居高不下,按照当时的估算,喂养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崔仙红介绍,当年腊月喂养了大半年的猪快出槽时,猪肉价格暴跌,一场始料未及的价格波动,让全家人愁眉不展。原本想着,猪的喂养技术难度不大,成活率高,而且价格也不错,没想到,猪肉价格跌起来一天一个价。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喂养,结果每头猪的销售价格跟当初买小猪仔的价格相差无几。

    “我们想着,市场经济起起伏伏有一定规律,这会儿跌了,过段时间也许会再涨起来。”崔仙红说,“为此,我们又坚持喂养了半年多,继续买猪仔,卖大猪,但价格一直没有回暖。”提起那段辛酸的经历,崔仙红满是感慨,第一次辛苦建起的养殖厂就出师不利,赔了十几万元,而这对于当时正处于困难中的崔仙红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身边不少人都认为,这下养殖场一年半载恐怕再难发展起来了。

    执著创业不畏难

    “我这个女儿从小就不服输,越是困难,越是不低头。”崔仙红的父亲崔海平说,因为这种性格她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也得到了许多回报,就比如现在的养殖场,如果别人遇到这样的困难,这里估计早就变成一片废砖烂瓦了。”在父亲崔海平眼中,崔仙红孝敬老人,和睦乡邻,但是她一旦有了创业的想法和计划,一般人很难让她打消念头。2008年正月,当别人还沉浸在春节的清闲和欢乐时光中时,崔仙红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养殖厂忙活了。她多次赴外地考察,看到外地土鸡蛋、土鸡价格较高,而且供不应求时,她决定改造猪舍养殖土鸡,打开临汾土鸡蛋和土鸡销售市场。说干就干,她赴外地买了2000只小鸡,雇用了工人开始喂养,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心中展现开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一心发展土鸡养殖的崔仙红,虽然提前做好了瘟疫防治等工作,但又遭遇了新的养殖瓶颈,碰到了各种困难。土鸡靠散养,主要吃麦麸、玉米、剁碎的菜叶,出售的周期长,从小鸡到出售需要两年时间,不仅喂养成本高,而且下蛋率很低。饲料喂养的鸡一天下一个蛋,而她喂养的土鸡产蛋量却很低,天气太冷不行,太热了也不好,每年有4个多月,只有个别鸡下蛋,其他时间则稍微好点。别人曾提出让她适当喂点饲料,但这样的建议被她断然拒绝。由于饲养技术和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她的土鸡养殖厂也以赔钱告终。

    “可能土鸡体内缺少什么营养,喂养中土鸡会相互啄对方,啄得头破血流,有些鸡不久就死了,除了喂养过程中的伤亡,市场营销也困扰着土鸡养殖的发展。”崔仙红说,当时不少市民对土鸡蛋还不太接受,他们不考虑土鸡蛋的营养,只觉得土鸡蛋价格高,所以销售较为困难。最后八月十五与腊月期间杀了不少鸡送给了亲戚朋友,剩余的按普通鸡的价格卖给了收购商。”养鸡失败后,她又赴外地考察,建水库喂养食草鹅,建鸡舍喂养火鸡,虽然这两次没赔多少钱,但也没有多少经济效益,直到喂羊后,她才开始有收益,并看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养羊成就富裕梦

    2012年3月,崔仙红东挪西借又开始了自己的养殖路。这一次,她经过了深思熟虑,从草料喂养、繁殖技术到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考察。这时,身边的亲戚朋友已经习惯了她从养殖到失败,从失败到再养殖的发展路,不少人劝她将厂房租赁,放弃养殖,但她依然一如既往地执著,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养羊可以节省不少成本,麦秆、麦壳、玉米杆、玉米芯、青草等都适合喂羊,不仅绿色环保,而且玉米杆回收还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收入,羊粪也变废为宝,被果树种植户争先抢购,实现了绿色循环经济。”崔海平介绍,以前喂什么赔什么,近几年养羊,不仅形成了规模,而且羊肉、羊毛、羊羔、羊粪都不愁销路,把以前赔的钱都赚回来了。”经过近年来的摸索,崔仙红在父亲的帮助和打理下,养殖场已经走上了正规。每年秋季,附近村民会将玉米杆送上门,她将收购的玉米杆一部分挖坑进行青储,一部分晒干后用机械粉碎,如果草料不够用,还可以从外地调草料回来喂养。她的养殖场内干净整洁,200余只羊各个浑身雪白,按照大小分成三大群。崔海平推着手推车过来了,羊群立即跑到附近的食槽欢快地吃草,在主人的照料下,各个长得一身好膘。

    “羊肉消费市场需求很大,在咱们临汾及周边省市有不少与羊肉相关的小吃,羊汤、羊肉泡馍、羊肉锅子,羊肉火锅、羊肉串等非常受欢迎,另外还有红烧、清炖、葱爆等多种做法。羊繁殖快,一只母羊两年可以生六胎,一胎能生两只羊羔,喂养三只羊,两年就能发展成羊群。”崔仙红说,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终于成功了,但是我希望身边更多的人都能富裕起来。”

    带动乡亲共致富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崔仙红是这样给身边人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她都把辛酸留在心里,把坚强留在脸上。

    养羊富裕起来后,崔仙红以原来的面粉厂为依托,办起了农民大学堂,自己到北京、河南、广州等地学习考察致富途径,还聘请周边种植、养殖能手和专家免费给村民上课,指导农民如何提高种植、养殖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在她创业刚有起色的时候,磨难接踵而至。2015年9月,她的丈夫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留下了三个还在上学的孩子。泪水尚未擦干,两个月后,因工人操作失误,将投资100余万元建起的面粉厂厂房烧为灰烬。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并没有将崔仙红击跨,这个不爱化妆、不爱打扮的女强人,靠着一直以来的良好口碑和信誉,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重头再来,重建厂房,重办农民大学堂,继续为农民传授种植、养殖技术,传播致富信息,帮助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她的养殖厂也成为周边村民参观和学习的场所,附近群众在她的带领下,开始享受养羊带来的回报。她的行为得到周边群众的称赞和好评,也赢得了政府颁发的各种荣誉。

    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