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年近50岁的段玉生是隰县下李乡沙咀村人,他之前患冠心病住院,因而不能太过劳累。妻子又患癫痫病,曾晕倒过几次,经过住院治疗,定期服药,病情才得以控制,医生还曾叮嘱,要定期检查,不能太劳累。段玉生夫妇的年龄虽正当年,可疾病却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束缚。再加上,他们上有七旬的老母亲,常年患病。下有四个孩子,又三个孩儿在读书。因此,“贫困”的帽子牢牢扣在段玉生一家人的头上。
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和改变生活的窘状,他全家移民搬迁至距离县城附近的隰县龙泉镇古城村居住。初到县城,段玉生一家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干的活儿,在山里跑惯的人,对城里怎样赚钱,他感到十分陌生。
可他曾经生活的下李乡沙咀村属于深山老林边缘村庄,祖祖辈辈靠山吃山,过去靠打猎为生,后来靠挖药材,采蘑菇(野生羊肚菌等),养殖山羊为生。
为了改变家中的贫困生活,段玉生和妻子琢磨,自己还是去深山挖药材。
说干就干,某日,段玉生骑着他的五羊大摩托,穿着厚厚的黄大衣,带着妻子一路向北出发。山里的人对山路熟悉,他们夫妇二人不仅仅对山路熟悉,对交口、石楼、康城、灵石等地界的乡村小路也更为熟悉。他们骑着去乡村大树上采摘寄生。
大树上的“寄生”是一种药材,段玉生告诉笔者:最近隰县药材收购站收湿寄生,每公斤四元多。若运气好,一天能采摘100多公斤寄生。笔者惊奇地问:采摘100多公斤,你们两人一辆摩托,能带回来吗?段玉生蛮有把握地说:“能回来,骑惯了。”
段玉生一家属于实实在在的贫困户,他家贫困有两个原因,一是因病致贫,二是孩子多,上学费用高。但段玉生的儿子段勇辉在学校品学兼优,老师得知孩子家庭贫困情况后,上报至县教科局,后来县关工委亲自去沙咀村段勇辉家进行考察,贫困情况属实,在县关工委的帮助下,城建局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段勇辉列入帮扶资助对象。段玉生感动地说:国家帮扶咱,咱不能因病躺下,而要自己给自己鼓劲,好好干才行。
什么叫自己给自己鼓劲,什么叫好好干,通过进一步了解,有了更深的了解。段玉生夫妇每天天不亮就上路了,前几年几个孩子中午在家吃饭,全靠段玉生体弱多病的母亲做饭。今年孩子们中午都在学校吃饭,晚上才回来,段玉生的母亲白天一人在家看门。段玉生夫妇骑摩托跑长途,走之前带几个馍,水壶里灌一壶开水。他们采摘寄生所走的路都是乡村偏僻小路,为了采到更多的“寄生”,他们夫妻二人不惜长途跋涉。每当段玉生夫妇找到寄生药材,他们是那样开心。
为了孩子上学,为了家中的老母亲,为了改变贫困面貌,段玉生夫妇采摘“寄生”,夫妇默契配合,劳动着,幸福着。 (石书民)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