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987年,21岁的她从省警校毕业,分配到霍州市公安局工作。上班报到那天,她不让父母劳心,一个人背上铺盖,从临汾来到霍州,一干就是30年。30年内勤,她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把群众放在心上,埋头苦干,无怨无悔,赤诚奉献。
她叫李一敏,女,1966年8月出生,山西省临汾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产党员,1987年8月省警校毕业入警,二级警督,霍州市公安局辛置派出所户籍内勤。从警三十年,心系群众,热情服务,受到当地百姓的交口夸赞,先后近二十次被评为地市先进个人、优秀民警等荣誉。
她是基层公安战线出了名的“铿锵玫瑰”
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任何艰巨的任务,只要能把工作干好,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言苦说累,同事们都称她“工作狂”。
干内勤,她嘴勤、手勤、眼勤,辖区内地理环境、治安状况、人员状态了然于胸;办案子,她胆大果断,敢与歹徒作斗争。
一次所里办案,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不料嫌疑人以上厕所为由趁机逃跑。李一敏毫不犹豫,拎着手铐,拼命追赶,跑到人多处,逃犯慌不择路,被李一敏一把揪住了衣服按倒在地。为防止逃犯再次逃脱,她把手铐将自己和逃犯铐在一起,把逃犯拽回所里时,手腕已被铐子勒出道道血痕。
在辛置辖区的一起命案侦破中,她配合刑警部门,果断启动了户籍重点人口排查预案,从六千多名重点人口中筛选出1000多名重点对象,再细化排查缩小到100多名嫌疑对象。凭着她对辖区情况清,底子明的优势,根据现场痕检,她分析嫌犯个子矮小,断定了嫌犯就在这100多人中。最后通过技术信息指纹比对,只用九天时间,成功地抓获了嫌疑人,同志们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在多年户籍内勤岗位,她配合刑侦部门利用人口信息化管理,成功的帮助兄弟单位抓获4名逃犯。
她是当地群众交口称颂的“贴心民警”
在城关发证办工作期间,为辖区居民颁发第一代身份证的那段工作经历至今令她难忘。当时城关辖区内有近6万居民,身份证颁发任务重、时间紧,且辖区情况复杂。面对重任,她不给领导摆困难、讲条件,而是埋头工作、研究办法。那段日子,白天她与工作人员逐户登门,核对办理;夜晚独自在办公室加班打卡。连续数日的熬夜加班,视力骤减,发展到近500度的高度近视。但令她欣喜的是,不仅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且在临汾市专项工作考核中名列前三名。
1997年,李一敏被调到离家12公里的辛置镇派出所负责户政管理工作。辛置镇位于霍州、洪洞、汾西三县交界处。辖区有20多个自然村,还有好多厂矿企业,共八万多人口。地理特殊,人员复杂,工作量特别大。2006年身份证换代时,一天接待办证人员最多达到1300人,最少时也有500来人,有时加班加点至凌晨三、四点钟。平时一天办户办证也有一、二百人,一个月的工作量是其他派出所一年的工作量。不仅如此,她还利用有限的闲余,自费三万多元逐步把积存于库房被虫咬鼠啃、雨水浸泡的旧的人口户籍资料,重新编号入档,规范了管理。
李一敏总是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六月酷暑,来办证的群众排起了长队,她怕老百姓渴着、晒着,便搭起了防晒网,准备了两个大保温桶,饮水杯,熬了绿豆水、酸梅汤供饮用解渴。又设立了便民服务柜,备了急救药物、老花镜等。她说:“农民多是利用农闲时间来办证,大老远跑一趟不容易,咱不提供个方便,怎么对得起良心和帽子上的警徽啊。”为了方便群众办证,她中午不回家,吃在食堂,群众什么时间来,她什么时间办。就这样,她几十年如一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只为老百姓的满意而归。
南下庄矿矿工杨政林,双腿工伤残疾,行动不便,妻子去世,儿子服刑。李一敏了解情况后,带上照相机亲自上门为杨政林补办了户口本、身份证,送到他手中,杨政林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她是广为人知孝老爱亲的“道德楷模”
李一敏不仅是一位人民的勤务员,也是一位孝老爱亲的好媳妇。她的爱人也是一名公安干警,两人志同道合,恩爱有加。爱人由于工作性质经常长期出差,她勇敢地挑起了整个家庭重担。在忙完工作回到家里,又要照顾生病卧床的公公。还有患有精神疾病的两个大姑子,几十年如一日,从无怨言。先后把大姑子留下的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公公也是一个毕生从事公安工作38年的老公安,当确诊患了癌症,她跑前跑后联系医院,找医生治疗,当公公病重卧床不起后,李一敏每天给老人泡脚、洗脚,剪脚指甲,煮生姜花椒水为老人擦洗,换洗衣物,按摩翻身,身上没起一点褥疮。一天下班回家后,李一敏看到桌上整整齐齐放着六个煮熟的鸡蛋,老人张着口已说不出话来,眼角流着泪水,吃力着用手指着鸡蛋,李一敏知道,那是老人用尽最后的力气为她煮的鸡蛋,老人弥留之际,她每天给老人做面糊流食,陪伴老人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3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李一敏牢牢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青春,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用她自己的话说:“人民满意是我的最大心愿,我要将毕生的心血献于我最热爱的公安事业!” (张军华 丁卫平)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