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舍小家顾大家,村民心中的好书记。”这是市审计局驻陶唐峪乡大沟村“第一书记”刘剑英的真实写照。陶唐峪乡大沟村跟全乡其他村比较起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依山傍水,但是该村的贫困人口数量跟优越的地理位置实不相符,全村约200余户9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70人。
2017年8月,刘剑英肩负着组织的重托,“临危受命”,从陶唐峪乡沙窝村轮换到大沟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作为一名下派的女性“第一书记”,刚到大沟村时,党员群众持怀疑态度,认为她来就是挂个名、镀镀金,干不了啥实事,所有这些,让刘剑英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她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绝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期望,贫困户一日不脱贫,就坚决不回原单位。憋着这股劲,刘剑英在大沟村开启了她拼命三郎般的工作模式。
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从哪里先下手呢?刘剑英深知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刚驻村那会,刘剑英并没有着急给村里两委班子开会,而是深入贫困户家中,一家家了解情况,接着又去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家,拿着笔记本,仔细地听,认真地记。经过近半个月时间的倾听和观察,刘剑英对村里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贫困户的情况更是熟记于心。
经过前期的摸排了解,刘剑英心里有了底,大沟村该如何发展?首先要下大力气提升党建服务水平,把夯实村党组织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依靠村两委班子齐心聚力共谋发展才是根治大沟村贫困的“良方”。提升党建服务水平,成为刘剑英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她自己带头学习,同时,组织党员干部每周学习一次,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使党员过上了正常充实的组织生活。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习,切实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党建服务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村两委班子的理论素养有了很大的进步,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有了坚强的阵地堡垒,刘剑英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村里的贫困户多是因病、因残致贫,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村集体若是没有稳定的产业支撑很难实现长久脱贫。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她跑上跑下积极争取30KW光伏扶贫项目落户大沟村。从项目落地到建设,刘剑英像守护孩子似的守护在工地上,因为这个项目对全村来说太重要了,容不得半点马虎。刘剑英告诉笔者:“这一项目一年预计收益近4万元,我们将把这些收益全部用在贫困户脱贫发展上,真正让贫困户长久脱贫。”
有了光伏扶贫还不够,刘剑英明白一个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贫困户体外“输血”只能解决短期的问题,解决不了长久的贫困,只有贫困户学会了自我“造血”,才能从根上彻底解决贫困。于是,她舍弃休息时间,深入贫困户家中,谈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用脱贫典型案例勉励贫困户,下工夫改变了大多贫困户原有的等、靠、要思想。同时,她根据上级扶贫政策,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和村民积极报名参加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为贫困户和村民的再就业创造了技术条件,实现了贫困户及全体村民的内生“造血”功能。
两年来,大沟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的路灯不再是只有“红白”事的时候才亮,而是365天,天天都亮。一盏盏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和过往车辆,更照亮了民心。村里的卫生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刘剑英组织村两委班子和村党员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对全村大街小巷定期进行清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提升了,大家积极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整个村庄充满了欢声笑语。
刘剑英的驻村帮扶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她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大沟村百亩农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提高村民耕地质量;引导和吸收优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注入“新鲜血液”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全村老百姓都能过上更高质量的幸福美丽的小康生活。
刘剑英给笔者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永远有操不完的心。她不仅仅操心现在的驻村工作,还兼顾之前的驻村工作。沙窝村是她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首个村庄,在这里,村民们把她当亲人一样对待,非常的信任她。虽然她离开沙窝村已有两年多时间,但大家心里始终装着这个“刘书记”。村民们幽默地说,我们都是刘书记的“保镖”。原来,刘剑英每次跟村民谈心时总是忘记时间,常常深夜回家,村民们担心夜路不安全,便自发性的送她回家。村民李斌更是对这个刘书记赞不绝口,他家种植的西红柿靠刘书记帮忙在微信朋友圈销售,来自市区的人们上门提货的络绎不绝,解决了李斌一家销售难问题,切切实实帮助他们增收致富。今年,李斌又扩大了西红柿的种植面积,刘剑英的朋友圈更热闹了。
刘剑英总是操心着这样那样的事,唯独操心不了家人的事。年近七旬的老母亲前段时间在家里不慎摔倒,导致腰椎骨折,只能在病床上静养,吃喝拉撒都是大问题。刘剑英的老公常年在外地工作也帮不上忙,急的刘剑英直流泪。无奈之下,只能跟哥哥商量,白天由哥嫂照看,晚上自己照顾。今年参加中考的儿子。在这个特殊时期,本应在父母呵护照顾下努力学习,然而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做饭、洗衣、收拾家务孩子样样精通。“儿子现在的做饭水平不低于我。”刘剑英笑着对笔者讲,虽是笑着说,泪珠在眼里打转。她说:“对家人的亏欠是自己心里最痛的地方,但是对贫困户的牵挂是自己绝不能放下的担子。”
舍小家顾大家,村民心中的好书记。为了让驻村的每家贫困户都能如期脱贫,走向更高质量的幸福生活,刘剑英将一直奋斗在路上。(宋忠杰)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