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8月7日,在隰县寨子乡无愚村75岁贫困户张计生的农家小院里,一位年轻小伙正顶着烈日帮老人收拾菜地。张计生热情地介绍道:“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书记’贾易周,平日里贾书记会经常来我家了解生活情况和干一些农活。我院子里的菜地是定制菜园,蔬菜成熟后,贾书记帮我卖到临汾。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贾易周,今年34岁,来自临汾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担任无愚村“第一书记”。上任初,他深感压力之大,首先通过村“两委”班子的介绍,初步了解了无愚村的基本情况和村中贫困户的情况。随后他对63户贫困户进行了逐一走访。多少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开会研究,他深入细致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在他这间不大的办公室里,他自己也不知道每天要接待多少村民。
无愚村位于隰县寨子乡南塬,地处山区,全村耕地面积3800亩,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全村268户,其中贫困户63户、178人。无愚村虽然地处偏远,但良好的、无污染的气候条件却得天独厚。贾易周多次与村“两委”以及帮扶工作队研究后,决定成立集体种植蔬菜合作社。采用“定制菜园、统一收集、统一配送”的模式,争取在第一时间送到市区出售。
认认真真办实事,倾心尽力扶真贫。贾易周动员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在自家地里种植无公害、无污染的有机蔬菜。在试运行的一个月时间里,销售给了市区15户人家,总收益3900余元。见到效益后,贾易周充满了信心,他动员市人民医院的同事购买无愚村的“绿色蔬菜”,没想到这“绿色脱贫菜”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今年,市人民医院党委和该村村委会签订“扶贫爱心菜篮认购书”,从6月8日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每周无愚村供应40余筐当季蔬菜,每筐12.5公斤左右。截至目前,已销售“扶贫爱心菜篮”240筐,3000公斤蔬菜,为贫困村民增加收入16200元。
尽心尽责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这是贾易周的心愿。刚刚驻村时,他就发现村子里路灯不仅少,而且原有的几盏灯大部分都是坏的,到了晚上黑乎乎一片,每到夜晚,整个村子一片寂静。由于没有灯,新修的广场也闲置下来,这让贾易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切从行动开始。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贾易周多方联系,上太原,下临汾,最终与山西省光宇照明集团达成了捐助协议。2017年8月11日,成功将25盏太阳能路灯全部安装到位,真正实现了无愚村路灯全覆盖。村民们乐了,亲切地称之为“扶贫灯”。与此同时,他又联系市文化局为无愚村安装了运动器材。村民们高兴地说:“不仅灯亮了,我们的心也亮了,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贾易周时刻惦记着百姓,倾听百姓心声,急百姓所急,急百姓所需。杏树腰村有一位贫困户叫王运成,今年67岁,老人一辈子没结婚,无儿无女,没人赡养。经过对老人的走访,倾听老人的诉求,贾易周第二天就集合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讨论老人的安置问题,并制定了计划。去年9月,贾易周为老人成功办理了入住养老院的全部手续,亲自把老人送到了养老院。老人高兴地说:“养老院有吃有喝有人管,比家里舒服多了!谢谢贾书记的帮助。”
作为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扶贫帮扶干部,他时刻不忘宣讲医疗扶贫政策。贫困户张福记的爱人深有感触,两次住院期间花费23000余元,这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贾易周通过“医疗扶贫136”(在县医院个人最多花1000元,市里最多花3000元;在省里最多花6000元),使病人只花费了1000元。医疗扶贫政策的宣讲,不仅仅只限于无愚村,而且扩大到周边村。渐渐地,大家都知道无愚村还有一个健康医疗扶贫书记。尤其是需要外出看的大病,都来找他。
产业脱贫是百姓脱贫的根本之策。2017年7月,屋顶光伏和大象集团生猪养殖项目在无愚村实施。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贾易周连续一个月每天晚上去贫困户家讲解政策、算经济账。功夫没有白费,全村65岁以下的贫困户几乎都报了名,其中36户报名屋顶光伏项目,5户报名大象集团生猪养殖项目。
“这一个多月是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工作强度最大的一个月,确实挺累,但现在看着村里各家各户安装了太阳能板,想想并网后老百姓每年的收益,我觉得这个累、这个苦都值了。”贾易周直言说道。(张瑞强 王凤)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