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王蓉:耕耘教坛 不负芳华

2018-10-24 14:18: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王蓉为学生批改作业。 资料图

  临汾新闻网讯 “王蓉老师用语言播种,用心血滋润。她把学生的每一滴泪珠都当作珍珠,她把学生的每一次挫折都当作天使的振翅。问题学生在她的包容、信任、鼓励、感化下,变得判若两人。”

  这是乡宁县关王庙中学对王蓉老师的写实评价。

  王蓉年届三十,一副青春活泼的模样,但是做起事来却有板有眼。任教五年来,关王庙中学已然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探索班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慢慢地形成了本班级德育工作的特色——以爱浸润、育人无形。

  农村中学有它的特殊性,王蓉所带的班级,单亲、父母残疾、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占到一大半,缺少陪伴与关爱是这些孩子心理上最难过的坎。自担任班主任以来,王蓉努力扮演一个“妈妈”的角色,陪伴与关爱着她的学生们。她为失去妈妈的孩子添置新衣,为生病的孩子垫付医药费,为没钱回家的孩子贴补车费。她的手机里贴满了学生的照片,记录着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朋友圈里经常有她晒出的照片,对学生的殷殷期盼、关爱之情溢于言表。文化艺术节,王蓉自掏腰包,为学生购置材料,让学生们自制服装,在T台上秀出自我,大放异彩。临近中考,她为每一位学生订制了一枚书签,刻上了她的至理名言“越努力,越幸运”,这是对学生的鞭策,也是对学生的祝福。正是因为王蓉妈妈般细腻的爱,学生们感受到了关怀,并将对老师的感恩化作了学习的动力。

  王蓉认为,体验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是作为班主任的智慧。她很注重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管理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她曾碰到过这样一个男孩,父亲自杀,母亲外出打工,他经常找茬欺负一个学生,同学们看不过,向老师汇报了情况。王蓉没有简单粗暴地向男孩发脾气,而是敏锐地想到他可能是想妈妈了。当她把猜想告诉男孩时,一向刚强的男孩落泪了,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原来他只是想激怒老师,好让老师联系他的妈妈。王蓉找到了男孩心理上的“病根”,便尝试去走近他,耐心倾听他的故事,及时与他沟通。男孩感受到尊重与理解,心里的暴躁之气渐渐平息下来,能够和老师、同学们友好相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一大截。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王蓉巧妙地运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和智慧的爱,与学生们结为朋友,走近他们的心灵,化解了他们的心理、情绪问题,学生在她的引导下积极面对生活,珍惜学习时光。

  对学生不仅要有爱,还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主成长,而底牌便是对学生的信任。因为信任,王蓉推选出两名班长,进行轮周制度,又启动了小组评价机制,每周让一个小组自主策划一次主题活动,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当家做主,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因为信任,她放手让颓废的男孩课余阅读文学作品,男孩由此爱上了写诗,找到了自信。因为信任,她把爱滋事的学生分到一起,让他们互相监督,在管理别人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交成了朋友。因为信任与爱,王蓉走进了学生们的心里,他们亲手制作的贺卡、长达几米的感谢信便是对王老师最好的回馈。

  五年时间不长,年轻的王蓉已经收获了各项荣誉,“临汾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事会最佳选手奖”“乡宁县优秀班主任”“乡宁县教学能手”“关王庙乡优秀教师”“感动关中最美教师”“关中四有好教师”等。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时刻在提醒着她,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播撒着爱的阳光,在漫漫教育之路上,耕耘教坛不负芳华,播撒关爱不问西东!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姚建

上一篇: 乡宁刘晓斌:2.6万件红色藏品建起纪念馆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