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隆冬时节,清晨的蒲县黑龙关镇黎掌村,晨光初照,寒意袭人。从修葺一新的黎掌村迎宾牌楼缓步前行,公共卫生间、蘑菇大棚、文化广场、村民舞台……错落分布在村内主道的两旁;文化广场周边,有的村民正在学唱新歌,三两个村民在热火朝天地聊着村里的公共事务,不时有村民骑着电动三轮车往返奔波……从省级贫困村到全县脱贫攻坚样板村,这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一个人,3年!”79岁的村民冯玉山伸出大拇指不住地比划着。“自从小郭来了我们村,马路平、电灯明,村里几乎一年一个台阶。小郭就是党的好儿子、社会带头人、群众的贴心人!”冯玉山口中的“小郭”叫郭伟,是黎掌村的“80后”“第一书记”。
以前的黎掌村是蒲县远近闻名的后进村:全村1100余人分布在6个自然村,村里街道坑洼不平,环境脏乱差;村党组织涣散,村民穷懒散;村里没有主导产业,贫困发生率39%。郭伟的到来,打起了黎掌村人的“精气神”,紧紧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党员做给群众看,干部带领群众干”的工作思路,郭伟以党建导航、精神扶志引领精准扶贫,谱写出一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党建引领 筑牢阵地
2015年8月,29岁的郭伟被选派至黎掌村担任“第一书记”。
“郭书记刚来的那天我就见他了,当时有个小贩推着车来村里卖水果,果皮掉了一地,小贩推车要走时,就见郭书记冲着他喊,‘把你丢的垃圾收拾走!’当时我还寻思,村里什么时候来了一个爱管闲事的生面孔?”村民席记云对郭伟的“爱管闲事”既意外又印象深刻。
而同样令郭伟感到意外的是,上任之初开展工作竟如此之难:走访“碰钉子”、村民赌博成风、党员大会到会率30%……初步摸底后的郭伟意识到,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精神涣散!如何重建党组织在黎掌村的威信,成为郭伟履职后的第一要务。
自掏腰包购回一面红旗,高高悬挂在村委会大院,同时矗立在村委会大院的还有一根闲置多年的电线杆,常年堆放在库房里年久失修的大喇叭也被郭伟翻出来派上用场。自此,伴随着迎风招展、猎猎作响的那面红旗,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学习雷锋好榜样》三首歌为主打歌,近百首旋律激昂的“红歌”每天轮流唱响在黎掌村上空。
“基层党组织既是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也是党在群众中形象的具体体现。因此,如何把党员凝聚起来,发出支部的声音、重塑党员的形象,对重建党组织在村里的威信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郭伟在全村发起了“义务劳动”的号召,并以先组织村民各扫门前雪、清理“三堆”,取得成效后,再组织村民清理公共场地的“渐进法”逐步加以推进。
然而,“各扫门前雪”的号召发出后,数天内,全村竟没有一户村民响应。郭伟多方走访后了解到,大伙儿都在盯着老党员王胜才,他家门前的粪堆堆了十几年,臭气熏天,虫蝇不绝,他家的粪堆不清理,村里就没人肯动。
拎着礼品,郭伟三次登门拜访王胜才,从党员应该以身作则到清理“三堆”能美化居住环境,细致地做起了他的思想工作,两次三番、入情入理地劝说深深打动了王胜才。不仅如此,在王胜才发动全家人清理粪堆时,郭伟也不由分说加入了清理队伍帮忙。郭伟的举动和用心,村民们看在眼里,第二天便纷纷加入了清理垃圾的行列。
与此同时,郭伟将村里的年轻人发动起来整理党员活动室,并多次走访党员户,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将全村党员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每次义务劳动,党员们都以身作则,带头劳动,支部的声音愈加嘹亮,党员的形象深入人心。
村里的环境卫生一天比一天好,郭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了不使“义务劳动”流于形式,他又开始进东家出西家、磨破嘴皮做工作,耗时一个月,从9户村民手中收回了被私占长达20年的30亩集体土地,并将其中10亩划为“集体主义思想实验田”,作为义务劳动的体验区。
30亩地、20年,一朝收归集体所有,此举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黎掌村村民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
那天起,凡在村里的村民,只要村委会大院里的喇叭一响,半个小时内,就会聚集起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年龄不等的孩童,浩浩荡荡开进“集体主义思想实验田”。希望的田野上,村民们有说有笑,争相劳作,昔日的嫌隙和争吵消弭于无形,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重回黎掌村。
郭伟乘势将义务劳动引向深入,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将每周一上午10点进行一个小时义务整理环境卫生的制度固定了下来。这一制度从2016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过。
“发起‘义务劳动’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搞好村内的环境卫生,更是为了唤醒原本良善的村风。从‘各扫门前雪’到维护黎掌村村容村貌,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是打赢黎掌村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质朴的郭伟面对记者时,话并不多,他把更多的关注和精力都倾注在黎掌村老百姓的身上。
精神扶志 自食其力
在黎掌村,郭伟除了担任“第一书记”外,还有一个名副其实的身份——黎掌村人才开发办主任。在他的悉心“开发”下,黎掌村先后组建起“黎掌村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黎掌威风锣鼓队、黎掌村广场舞队……
“小郭在这方面绝对是个人才!村里以前有游手好闲的,有成天打牌的,还有因为脾气火爆被村里人疏远的,小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说来也奇怪,大家还都听他的,一个个被派上了村里的‘大用场’!”黎掌村已卸任多年的老村支书焦银全现在不亚于郭伟的“左右手”,在他看来,“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是郭伟管理村民最大的法宝。而在郭伟看来,管理是管事,并不是管人,与其说他在管理村民倒不如说他只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尽量去尊重每一个看上去“有问题”的村民,进而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2017年3月开始,郭伟组建了“黎掌好人”评选机构,开设了每月一期的黎掌道德大讲堂,每期的道德大讲堂都由支部出题、村民作答。从村民到学生,人人动笔动口,个个站上讲堂,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传递身边的正能量。不断涌现的黎掌好人好事,大大激发了村民自发维护黎掌形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郭伟在黎掌村连续开展了两届“黎掌好人”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自下而上,层层推荐,村“两委”把关,真正把在村里有作为、有影响力、村民公认的57名“好人”,送上了颁奖台。悉心照顾公婆的被评为“好儿媳”,路见不平的被评为“公道人”……当选为“黎掌好人”的村民在全村人面前戴红花、领奖状、上电视。
与此同时,郭伟还创办了手机微信平台“黎掌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黎掌村“80后”的妻子许小丽点赞”“黎掌村委贺家沟村民自制秧歌道具”“黎掌汇——黎掌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参加今冬首次集体义务扫雪活动”……村里的大事小情在“黎掌汇”上都会第一时间图文并茂“新鲜出炉”,精心制作的“美篇”里,有赞扬、有说理、有态度,既教育影响着村民,又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民心。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如今,榜样的辐射效应正在黎掌村日益显现——
村民席记锁,自幼残疾,妻子还有智力障碍。他不等不靠不要,硬是用残疾的身体支撑起了一个家。被评为第一届“黎掌好人”后,席记锁精神上有了依托,主动提出不吃低保,还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并自拍自编当起了黎掌村的宣传员。2018年还被评为蒲县的“五一”劳动模范。
自从15年前查出自己患有心脏病以来,15年间,村民席记云整个人斗志全无,成天混迹于村里的麻将摊,用他的话说,“那以后我就啥也不干了,一门心思等死。”终于,他等来了“第一书记”郭伟,看到他颓废的生活现状,郭伟不止一次找他谈心,帮他卸下思想包袱,帮他更新健康生活理念,帮他谋划赚钱的营生……打起精神的席记云重新饲养了3头牛,也加入了全村上下生机焕发的队伍里。“多亏了郭书记,我这算是又‘活’过来了,我以前养过牛,有经验,用点儿心,肯定能养好!”
“昨天出门办事忙了一天,晚上回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看‘黎掌汇’,我们村发生的事情全在这上面呢。”自打有了“黎掌汇”,老村支书焦银全就把用了许多年的“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手机,用他的话说,“现在一天不看‘黎掌汇’,浑身就不自在。”
精准扶贫 振兴乡村
如今的黎掌村,兴起了“实干风”。
几个昔日牌友“华丽转身”成为养牛大户,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割草、铡草,精心喂养“脱贫牛”,老哥儿几个卯着劲儿展开了一场“养牛比赛”。
村民郝俊喜前几年一直争着要当贫困户,看到全村人忙着脱贫致富,郝俊喜的想法变了。2017年他开始养黑猪,还用积攒的钱买了辆二手车。“咱不去争贫困户了,要当就当致富能手!”2018年3月,郝俊喜被评为“黎掌好人”中的“致富带头人”,证书被他放在了屋里最显眼的地方。
村民席金才往日里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家里只有4亩地的收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都交不起,是全村最典型的“不走正路的贫困户”。郭伟一边对其发起“思想攻势”,一边帮忙找项目、帮忙跑贷款、建猪舍,2017年仅8个月,席金才就出栏了26头猪,收入4.6万元,第一年就还清了贷款。走上正路的席金才在自家院边,又建起了第二座养猪棚,2018年更被评为第二届“黎掌好人”中的脱贫带头人。
“郭书记,我也想养猪。席金才笑话我,他说他有一窝猪宝贝,我啥也没有,我咽不下这口气,可我没钱……”村民席年宝曾是黎掌村出了名的“懒汉户”,妻子患有精神病,他则整天在村里晃悠着凑摊打牌,全家要靠救济过日子。看到昔日的牌友席金才整天忙着养猪,席年宝也动了养猪的念头。大喜过望的郭伟不仅自己掏腰包给他买了一头猪、担保了一头猪,还帮着他整理猪舍、磨猪饲料,为了让年宝掌握养猪技术,郭伟又让席金才与年宝结为帮扶对子。“昔日牌友耗时光,今日结对脱贫忙”也成为一段佳话,载入黎掌村的史册。
……
脱贫不能等靠要,自身发展很重要。郭伟独特的因人施技、因户施策法大大激发了黎掌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黎掌村产业实现了多元发展:宝迪千头标准化养猪基地建设完工,30座蘑菇大棚拔地而起,1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并网运行,新增养牛90头,全村牛存栏达到180头,新种植100亩构树,新发展小杂粮100亩。与此同时,散养土鸡、养蜂等产业也带动了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在产业多元发展的有力带动下,黎掌村的贫困发生率降到了2%以下,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全省农村模范‘第一书记’”“全市优秀农村‘第一书记’”“临汾市‘新时代之星’”……一项项个人荣誉纷至沓来,郭伟却更难忘2016年黎掌村党支部获得的那项荣誉——全县“红旗党支部”,那是黎掌村党支部近30年来首次得到的肯定。
3年间,治理思路紧跟时代步伐,一双脚板踏遍沟沟坎坎;3年来,一个党员带动了全村人,多元产业带富了黎掌村。在郭伟的带动下,黎掌儿女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黎掌掀开新的篇章。
记者 段碧蓉 刘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