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别人下海,在海中劈波斩浪,他却上山,在山上披荆斩棘。
一个曾经守护一方平安的公安局局长,退休后用20年时间在5000亩荒山荒坡上种下了20余万株经济林和30余万株药材,还开垦出了1000多亩机耕地,带领村民把穷山沟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窝窝。
全国优秀警察 著书立说推动公安发展
郑中午是乡宁县昌宁镇人。乡宁县不大,提起郑中午,很多人都知道:他在乡宁县、洪洞县当过公安局局长。”公安局长?开山种树?这样的职业反差似乎太不搭调了。
是不是干局长不着调不得已回家种树的?老话不是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吗?不不不!人家局长干得好着呢!从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郑中午先后于学校、发电厂、工业局、林业局、公安局任职,其中,在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任上守护一方平安9年之久。
1990年,郑中午被任命为乡宁县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当时,乡宁县城内只有一家电脑打字复印部,他好奇地进去一看,电脑打字复印快速、干净、没有油墨,立刻与本职工作联系起来,电脑除了打字还能干什么,能否解决困惑公安机关的一些问题?”带着这个期望,他将北京的两位研究员请到局里实地调研、研发系统,不久,该局在全国率先通了局域网,实现了公安机关与各派出所的信息共享,使信息传递更为快捷、准确。
1992年公安部在包头召开“全国十大城市计算机管理户口现场会”时,因乡宁县公安局已超越全国公安计算机点对点运行水平、率先实现“区域网自动化办公系统”,推动了全国公安自动化办公进程,郑中午被山西省公安厅特请列席会议,电脑局长”的雅号不胫而走,1995年,他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1997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大转移——基层公安机关发展战略探索》一书,在这本28万字的书中,郑中午明确提出科技强警是中国基层公安发展战略,是中国公安走出困境、克敌制胜的必然途径,从而推动全国公安走上科技强警战略大转移的发展道路。此书1998年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优秀作品奖,并成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课外必读书籍。
1990年至1998年,郑中午先后在乡宁县、洪洞县任职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期间,每年都获得省市各种荣誉。
创建“世外桃源” 开荒种树维护生态环境
乡宁县煤炭资源丰富,很多人因之而“日进斗金”,1999年,郑中午退休后,便收到多个煤矿的邀请,年薪30万”,煤老板开的价对于当时退休工资只有1000多元的郑中午来说,不可谓没有吸引力,然而,他拒绝了。
曾经干过林业工作的郑中午对眼前尚未开发的苍苍茫茫的荒山情有独钟,他想在山里创建一个“世外桃源”,于是毅然回乡创业。
1999年5月,他与昌宁镇田家垣村签订合同,承包该村5000亩后山,因其中最高点自古名为“才子疙瘩”,便为这片荒山命名为“才子庄园”。
别人都说“老郑疯了。”退休了就该享清福,瞎折腾!”享福是什么?在郑中午看来,力所能及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享福。”创建“世外桃源”要付出实打实的辛苦。郑中午自小生活在县城,从未干过农活。承包这片人迹罕至、偏僻荒凉的荒山后,他头戴草帽,肩扛铁锨,踏勘、规划、修路、挖窑、打井、育苗、栽树……三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生活,真正干起来却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山上“与世隔绝”,没路没电没水,郑中午背着干粮上山,一呆就是一半个月,下山后看新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山上,他吃了15年旱井里储藏的雨水,点了12年蜡烛,直到2009年政府扶持通了第一条水泥路,2011年通了电,2014年送上自来水,他才过上正常的生活。
“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干啥就要像干啥的样子,就要多动脑筋扑下身子好好干。”这是郑中午做人的信条。坚守一份初心,为了心中的理想,才子庄园”的每一寸土地都印着他的脚印,每一滴汗水都砸地有坑,手上脚上的每一个血泡、每一个老茧都见证着他的辛苦,这大山里的每一棵树都认得郑中午。而今已经74岁的郑中午依然精神矍铄,矫健挺拔,他说这都因为20多年来在山里走出来的硬身板。
站在才子疙瘩上,微风徐徐,花香袅袅,蓝天白云下,层层叠叠,满目苍翠,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由于一直注意保护生态,这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小环境,每年春夏季都会比山外多下两场雨,对种植作物很有好处。”
打造有机农业 矢志不渝带领大家脱贫
土地是财富之母,大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郑中午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过来的,对饥饿有着切身的体会,对土地、对粮食有着深厚的情怀,所以,他不想浪费山里的每一寸土地。
20年间,郑中午在这里栽植了木材林、经济林4000亩,将不可利用的沟壑治理成1000亩机耕梯田,种植了小麦、玉米、谷子、杂粮、油菜、蔬菜等有机作物,植被几乎完全覆盖。都知道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本钱大,苦力重,收益慢,但是,郑中午坚守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我是共产党员,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义务,我想在这里摸索一条发展有机农业的路子。”经过几年的努力,才子庄园”已初成规模,于是,他趁热打铁,在2013年牵头成立了乡宁县绿海仓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了50多户村民加入,郑老没有一点架子,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帮扶大家增加了收入。”据郑中午说,这里的蔬菜都是从农科院引进的优良品种,全部施用农家肥种植,2017年,北京五州恒通认证有限公司对5000亩基地的空气、土壤、水分检测,才子庄园”符合有机环境条件,并为西红柿、小麦发放了有机证书。
而今,才子庄园”内满山“元宝”,遍地“金银”,已经实现了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回归自然、绿色有机的原生态品质。
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郑中午却把退休视为老有所为的新起点,殚精竭虑、披星戴月地把这片荒山治理成无污染、无公害、园林化的生态基地,带领农民真正闯出了一条绿化荒山与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新路子。
20年来,郑中午以山为家、与山为友、尊重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帮扶田家垣村解决了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使“才子庄园”变为集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国学教育、农耕体验、休闲康养的世外桃源,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在哪里?南山什么样?在郑中午的心里,自己倾力打造的“才子庄园”就是南山的模样,就是心中那个“世外桃源”。
记者 韩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