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冷不冷?今天天气有点凉。”日前,在浮山县天坛镇东街社区居委会门口,杨妤早早地在这里等候,见到记者后笑着问。初识杨妤,记者便被她娴静温婉的气质打动。浮山话本就像唱歌一样动听,在杨妤温柔的声调下,听得人愈发温暖。
“做社区工作累不累?”面对记者的问题,杨妤还是笑着回应,“我不觉得累,用心换心呢。你把真心实意给居民,他们也都支持你的工作,干工作都是开开心心的,有啥累的?”
笑,是杨妤每天脸上出现的最频繁的表情。今年49岁,在东街社区已工作了17年,杨妤说自己开开心心地工作了17年,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因为她的工作让幸福在东街社区蔓延。
2019年年初,东街社区成功申请了省优秀科普示范社区项目。杨妤直言,社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我会带领社区一班人努力工作,东街社区未来会更加美丽。”
做最热爱的工作
2018年11月21日上午,东街社区居委会迎来了全省县级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观摩团,成为全市唯一获得观摩的社区。
是什么吸引了观摩团的注意力?
“县级老干部活动阵地是基层老干部工作的‘风向标’,活动阵地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老干部政策的落实,关系着老同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杨妤带领东街社区工作人员,创新出“四就近”服务离退休干部的工作方法,正是它吸引来50余人的观摩团。
以加强“三基建设”为契机,东街社区于2017年年底完成社区活动场所的提档升级,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活动场所,使离退休老干部在社区实现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干部,特别是在社区工作,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必须传递好党的声音、落实好党的部署、维护好党的形象。”杨妤说自己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党员就要注重党的建设。
杨妤带领东街社区工作人员,按照“党建+”工作法,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真正实现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制定了“党员定责任、学习定计划、考核定细则”办法,带领党员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社区工作实践;
建立了社区流动党员微信群,坚持了解动态,进行“线上”教育,让流动在外的党员既受监督,也受教育,增强归属感;
利用老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带动社区居民乐观积极地参与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一同建设美丽和谐的东街社区。
做最贴心的人
“东街社区我的家,春风化雨染红霞;杨妤主任点头笑,热情服务沏热茶;亲人见面把话拉,问老问小问全家;关怀备至人心暖,老干部们乐开花。”这是东街社区居民段桂芳为杨妤写的一首诗。
采访当天,杨妤领着记者来到位于东街社区朝阳巷58号的居民段桂芳家。刚进门,段桂芳就顺手拿了一把红枣往杨妤手里塞。
“她可是我们社区老干部们的‘小棉袄’。”今年71岁的段桂芳在东街社区居住了17年,亲眼见证了东街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段桂芳说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很舒心,“到了社区居委会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自在。”
据了解,浮山县现有离退休干部1660名,其中有549名居住在东街社区。前些年,社区的老干部退休后一下子无法适应,出个门还没去处。
段桂芳说:“2003年我办了退休手续。退休前在学校代语文课,过得很充实。刚退休时,闲在家里,睡也不是,坐也不是,从头到脚都不舒服。”
经过走访了解,杨妤把老干部们组织在一起,根据爱好组成了多个兴趣小组,让大家逐渐习惯在一起活动交流。段桂芳现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东街社区居委会读书会负责人,“早上8点,社区一开门,我们就聚在这里,下棋、写字、画画、唱歌、读书,其乐融融,既增进了彼此感情,也和谐了邻里关系。”
“真给我剪指甲?”
“真剪!”
“好好好,让我也享受享受有女儿的福气。”
……
2019年浮山县元宵节晚会上,东街社区参演的小品《老干部的“小棉袄”》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小品改编自杨妤和老干部之间的真实故事。
百善孝为先。在杨妤的带领下,东街社区把孝老爱亲当成了一份事业来干,“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大家真心付出,大家也会真心对你。我很享受老干部们叫我‘小棉袄’,这是我的荣誉,也是我的动力。”
做最暖心的事
“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恰如指路明灯,让杨妤的社区工作目标更明确、干劲更足。
东街社区位于浮山县城中心城区,现有5047户居民,常住人口近19000人。居民构成较为复杂,有搬迁户、外来户,还有不少做生意的个体户、上学的租住户,人多事也多。
“杨书记常常对我们说,不管户口在哪儿,到了我们社区,就是我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东街社区居委会委员盖艳丽说在杨妤心中,社区居民永远是第一位。
政策宣传要做好,政策落地更重要。近年来,杨妤一直不断在社区开展政策宣传,科普、安全、法治、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宣传已经成为社区的日常工作。她觉得,不仅要让群众得到实惠,还要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
在浮山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过程中,杨妤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和网格长开展义务劳动,清理街巷小广告1000余条,清除居民小区垃圾上百吨,完成了500户居民的旱厕改造,并在社区内打造了两个环境卫生示范点,社区的整体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普及国家政策、监管环境卫生、反映社情民意……杨妤的工作本上记满了各种信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妤不忘服务居民的初心,用自己的热情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她说:“只要大家满意,我做再多也值得!”
记者手记
杨妤爱笑,笑着问候、笑着讲述、笑着倾听;杨妤的声音温柔,话也好听,总能说到人心窝里,让听的人舒服、看的人高兴。
可能正是因为这两点,让她与社区居民之间实现了“零距离”。居民找杨妤办事满意,杨妤推进工作也方便,由她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居民们都鼎力支持。
社区干部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杨妤的方法是把社区当家,把社区居民当家人,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办,日子好好过!
记者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