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杜富国是一位享誉全国的英雄,他为任务敢拼命、为战友不惜命,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并荣获一等军功章。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位“杜富国”式的英雄——自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参与了500多起抢险救援,曾荣获一等军功章;他始终以初心为圆心,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就是安泽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史爱福。
2000年7月24日
“原来是让我们写遗书”
2000年7月24日,在入党后的第23天夜里,史爱福所在的中队接到了火速前往翼城参加紧急抢险任务的命令。
当天21时17分,翼城县华翔液化气供应中心一容量为25吨的液化气储罐发生严重泄漏事故。一旦发生爆炸,100米范围内将片瓦不存,方圆1.5公里范围内的建筑都会受到严重损坏。
急!
23时35分,史爱福和战友穆劲奋进入泄露区进行侦查排险。
经过30多分钟的作业,第一次堵漏失败。
险!
次日0时20分,指挥部研究出第二套方案,史爱福、穆劲奋和翼城县华翔液化气供应中心一名职工在工程师邓全龙带领下,实施第二次排险堵漏。
罐体大量气体泄漏出来形成白色浓雾,燃烧爆炸一触即发。
怕!
指战员们面临着生死考验。邓全龙不停喊着“别慌,别慌”,迅速将调和好的堵漏剂涂抹在法兰盘上,史爱福配合紧固螺丝。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作业,处置泄漏事故取得胜利,这也是我省首例成功处置液化气泄露的案例。
“接到排险任务时,参谋长杨五星给了我们一人一张纸、一支笔,让我们写点东西。我说有啥写的,我进去堵就行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让我们写遗书。”史爱福说。
2011年11月24日
“只想着如何把人救出来”
2011年11月24日9时30分,一声巨响,打破了大宁县昕水镇小冯村往日的宁静,9000余立方米黄土瞬间崩塌,倾泻而下,山下一户村民的四间平房被掩埋,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刚满周岁的儿子被严严实实地埋压在下面。
情况万分危急!
险情发生后,时任侯马消防中队中队长的史爱福带领战士赶赴大宁进行增援。
救援现场作业面狭小,松软的黄土山体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崩塌。史爱福带领高明涛和靳跃文两位战士冲了上去,进入废墟实施救援。
顺着孩子的哭声,史爱福跪在狭小的空间里,利用救援工具艰难地掘进,他的手臂、背部不同程度地被钢筋、水泥划伤,终于挖出一条40厘米宽的狭窄通道。
16时04分,小男孩被成功救出。
小孩的母亲还在废墟之下,她的左小腿被一块坍塌水泥板挤压着,如不及时救出,小腿可能坏死。
情况不妙!
“轰隆”一声,山体上的黄土再次崩塌,救援被迫终止。
史爱福根本顾不了太多,只有一个念头——要用最短的时间把这对母子救出来。
冒着再次塌方的危险,顾不得双腿发麻、手臂酸痛,顾不得被炕灰呛到呼吸困难,史爱福再次冲了进去。
17时48分,经过长达8个多小时的救援,被困人员终于全部成功获救。
“那时候就顾不得想,就是一刻不停地清障,只想着如何把人救出来。”史爱福说。
2017年10月12日
“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
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朱江对记者说:“史爱福是一位敢于担当、办事硬气,扛得住、拿得下的‘李云龙式’干部”。
2017年10月12日8时许,326省道安泽县兰村境内,一辆白色客车因雨天侧滑,掉入沁河中,车内人员被困。
8时14分,史爱福带领12名消防员到达救援现场。水流湍急,河水已经漫过一半车身,车内15人被困。
史爱福将队伍分成两组,他带领一组涉水攀上事故客车,将救援绳索一端固定到车上,另一端固定到岸边,再用另一条救援绳索捆绑住体力好的被困人员,蹚过1米多深的河水。
车内的老人和儿童由于体力不支,无法在湍急的河水中渡过,史爱福跳入河中,用身体当桥墩,一边安抚被困人员,一边命令消防员将两节拉梯搭在客车和河岸之间,搭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经过1个小时的紧张救援,15名被困人员成功获救。
与记者聊起这次救援,史爱福说:“我是党员、是干部,其他队员年轻、经验少,我不上谁上。”
2019年6月12日
“不能让一个帮扶户掉队”
清澈的沁河水,绿油油的太行山,在胜利打完脱贫攻坚的安泽“战区”,各级党员干部依然毫不松懈,继续巩固着胜利的战果。
6月12日,史爱福又来到了府城镇孔村他的“亲戚”高福亮家,了解一个星期前送给高福亮100只蛋鸡的饲养情况。
42岁的高福亮,因为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爱人外出打工,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史爱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高福亮选择了蛋鸡养殖的精准帮扶措施。为了保证鸡崽的成活率,他专门购买了100只1斤左右重的蛋鸡。
史爱福说:“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我们扶贫主要是从智慧和志气两方面给予帮扶,让他们知道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史队长一到我家就给我‘上课’,让我对生活充满信心。我是个农民,有的想法和做法不对,史队长马上跟我瞪眼睛,我知道他是真心地为我们好,他来我家的次数比他回家的次数都多。”高福亮说。
临走时,高福亮的父亲高林忠硬往史爱福怀里塞了几个自家院里种的西葫芦。
史爱福一共帮扶了7名贫困户,他说:“在脱贫路上,我不能让一个帮扶户掉队。”
记者 李虎威 景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