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关东锋:在“生命禁区”创造奇迹

2019-08-06 09:29: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关东锋正在看脑血管造影后的片子

  临汾新闻网讯 初见他,清颜,剑眉,朗目,沉稳而不失风度,面有倦色却依旧从容。

  他是临汾市第一位神经外科医学博士,临汾市最年轻的主任医师。

  他是第六批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青年岗位能手,2018年度山西“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

  他叫关东锋,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管病区主任。

  追求完美 一路向前

  关东锋是一个追求完美、喜欢挑战的人。除了普通常规性手术外,他坦言最喜欢做的手术有三类:第一,技术上有挑战性的;第二,病情背景复杂的;第三,别人不愿意碰的。他说,这样的手术成功后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非个中人不能体会。神经外科是急、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地,神经外科手术更是以“高难度”著称。1999年毕业的他,因为觉得“脑子有意思”,还充满了挑战,就一门心思要做神经外科大夫,专看“脑子”,于是他来到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008年,工作认真、踏实、肯钻研的关东锋,被市人民医院委派到国内神经外科一流的北京天坛医院进修。“进了天坛医院就跟老牛进了菜园子一样!”天坛医院的先进技术、人性化管理和团队协作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关东锋给自己制定了一个“200天计划”。这200天里,他坚持每天跟一台手术、跟踪一个病例、整理一份完整的资料。回到临汾后,他整理精选22个病例,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深度剖析,写了24万字的《神经外科临床病例精选分析》专著一部。他苦练操作,虚心请教,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并不断地应用于临床,2011年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16年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2017年晋升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从事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年,参加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关东锋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理论知识扎实深厚,在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各部位肿瘤(如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膜瘤、胶质瘤等)有较深造诣,特别是在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勇于挑战 无惧风险

  “天下第一痛”!没有比三叉神经疼痛起来更让人抓狂的了。都说牙疼要人命,但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感是它的几十倍。

  病房里,术后苏醒不久的患者:“不疼了,真的不疼了,四年的疼痛,30分钟就治好了,太感谢您了!”2019年3月27日,关东锋团队顺利完成我市首例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微创球囊压迫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右侧颜面部疼痛消失,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患者痛苦地倾诉着自己四年来所遭受的痛苦。患病后,说话、梳头、咳嗽、喷嚏、洗脸、刷牙这些平常的动作都能引发疼痛,有时没有任何外因都可能引起剧痛。为避免发作,患者的生活变得惶惶不可终日,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冷水洗脸,不敢刮胡子,甚至不敢咽口水,脸上也失去了笑容。

  吃药、打针各种保守治疗都试过了,起初症状还能缓解,后来药量越用越大,疗效反而越来越差。今年春天疼痛越来越厉害,已经达到难以忍受的地步,他干过最疯狂的事就是用头撞墙,这一举动经常把同事惊得目瞪口呆,因为经常头疼请假,还被领导误解,也不敢谈对象,更怕开颅后的疤痕影响生活……

  3月20日,他找到关东锋,想要根治。

  “做手术都有风险,尤其是头部手术,最大的可能就是生命危险!” 关东锋说,当时他让患者先和家人商量一下,但患者当下就决定手术。

  “以前治疗三叉神经痛是需要开颅的。”考虑到患者还未婚,开颅刀疤可能会影响到患者今后生活,关东锋决定突破传统,为患者采用最新的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进行微创治疗。

  “小创伤,解决大问题。”关东锋介绍,病人在全麻中接受整个手术,舒适性高。不需开颅手术,手术时间只需30分钟左右,术后疼痛立即缓解率可高达95%以上, 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低,术后伤口小(针眼大小),也没有伤口疼痛情况,具有微创、无血、经济、快捷的特点。

  在世界上最精密、最复杂、有着1000亿个神经细胞的大脑中手术,每一个动作、力度都要控制得恰到好处,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第一次是挑战,但何尝不是一次突破,有闯劲、肯钻研,也让他的行医之路越走越宽。

  攻坚克难 不断登攀

  医学之路就是一座看不到头的登顶。近年来,关东锋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动脉瘤夹闭术的研究上。

  动脉瘤虽然也叫“瘤”,但它与肿瘤有本质的区别。它是脑内动脉血管壁的局部存在膨出且特别薄弱的区域,是目前公认的颅内最凶险的疾病之一,被称为“不定时炸弹”。一旦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咳嗽一下,打个喷嚏,都会导致脑动脉瘤发生破裂,破裂的初次死亡率高达30%。颅内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技术要求最高的手术之一,对好多医院来说,脑部血管手术就是术者的禁区,要求实施手术的人有丰富的经验和极强的心理素质。

  2019年4月,一位72岁女患者, 出现脑疝,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当地医院会诊后,通知家属准备后事。家属想要再尽力一搏,当天中午11点40分,患者被送往市人民医院抢救。关东锋回忆,结合脑部CT和全脑血管造影术,诊断患者系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必须立即进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从看片子到询问病情,他果敢而迅速,令人信服。术中证实了出血原因确实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所致,由于动脉瘤较大并破裂,手术有一定的困难和难度。在显微镜下,凭借丰富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关东锋在密如蛛丝网的血管网和嫩如豆腐般的组织中,细致专注地对瘤颈进行分离、塑型,最后成功完美地夹闭了动脉瘤。他就像是一位“拆弹专家”,成功解除了病人体内的“炸弹”。经过一系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智能、语言、情感均恢复接近常人水平,能自己行走,已顺利出院。

  “我们做一台手术就是拿起手术刀的那3个小时,但对病人而言,不吝于从地狱到天堂,医生的稍微迟疑或者点滴失误,都可能断送病人的生命。”在工作中,关东锋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时刻保持着严谨态度。

  究竟多少次将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究竟多少次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关东锋已记不清了。

  19载坚守临床一线,练就了一身扎实的专业技术。他从不轻视每一台手术,坚持“再小的手术也要做到精致”,无数被判“死刑”的患者在他这里重获新生。

  19载手机号码一直未变,并保持24小时畅通,电话变成病人家属的咨询热线。

  19载的从医生涯,关东锋一直把“挑战自我”作为座右铭。在他看来,现代医学发展或有局限,但医者探索之路永无止境。

  19年来的忙碌,关东锋却有种过来人的淡然:“我都习惯了,我的家人也都习惯了……”

  记者 闫晏宏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