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当过老师,做过工人,干过商贸,还经营过企业,年过六旬后,这个倔强不服输的老汉,回到家乡没有安享清福,却瞅准了一个无人在意的荒山沟,要来“最后一次创业”。家人说不通,朋友劝不住,老汉在荒山沟里当起了“猪司令”。老汉名叫孔祥玉,是襄汾县大邓镇东社村人。
龟山脚下猪乐园
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树枝,苹果园里鸡鹅成群;满沟的玉米、成片的李子树传递着丰收的讯息,萝卜、白菜长势正旺,苜蓿地一片绿油油的。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山沟里还有一排简易房,一排存料房,一排土坡上挖出的猪圈,一大片沿着山沟用铁栅栏围成的猪场。
北沟位于龟山脚下,曾经的北沟土地荒芜,杂草丛生,能种玉米的部分土地还得“靠天吃饭”,就是这样一个曾经人人嫌弃的荒山沟,如今被孔祥玉改造成了春有花、夏成园、秋收果的“世外桃源”。
这条荒沟是孔祥玉2017年承包的,他养的猪就在这片一步步改造成的“世外桃源”里。沟里的土地实行轮作,一年养猪,一年种庄稼。庄稼收获后,把猪放进庄稼地吃秸秆、荒草。一年过后,土地积攒了大量猪肥料,把土地深翻后再种上庄稼。如此循环,不仅猪有食物、地有肥料,而且庄稼年年丰收。
“嘟嘟嘟……嘟嘟嘟……”
在一阵嘹亮的哨子声里,坡地上、山头上、果树下、沟畔边,成群的猪,赛跑一样地“冲刺”着,跑到喂食的平地上。这是每次猪吃食的情景,数百头猪奔跑,场面非常壮观。
在东社村,孔祥玉能把猪呼来唤去,群众称他为“猪司令”。
不长肥肉的藏香猪
哨子声里跑来的猪,体格壮硕,速度飞快,一点不像家养猪那样臃肿,体重只是家猪体重的一半。
“普通猪能长150公斤,你喂的猪只能长75公斤左右,重量差了一半还能挣了钱?”
孔祥玉从河北购回的第一批猪共有50头,其中有30头藏香猪,其余为野猪经过二三茬繁殖后的猪。随着小猪的不断长大,村民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大:“别人养几个月就能出栏,你为啥养了两年多还舍不得卖。”“别人养的猪膘肥体壮,走路慢慢悠悠,你的猪比别人家的狗都跑得快。”
每到这时,孔祥玉总是笑着说“品种不一样”。有时候不理解的村民也笑笑,有时还开几句玩笑话:“该不会是买了假品种的猪了吧?”这时候,孔祥玉还是与村民对着笑笑。
许多村民并不清楚,他养的猪不长肥肉,却非常爱“吃肉”。
能“吃肉”的散养猪
别人家的猪吃食,他的猪吃草和酒糟;别人家的猪圈里养,他的猪山上跑;别人家的猪小孩都能追上,他的猪还爱“吃肉”,天上飞的鸽子能捉住生吞,别的猪刚生下的小猪仔也不放过。
两年多时间,孔祥玉养的猪从最初的50头,发展到现在的500头,发展过程充满了艰辛。因为猪吃小猪仔,还曾造成过很大的损失。
“以前猪的活动范围大,比较分散,母猪会在山上的窑洞或雨水冲出的沟槽里生产猪仔,母猪也会保护自己的小猪仔,后来猪多了,生产时观察也方便了。一次,一头母猪正在生产,刚生下小猪就被其它猪叼走吃了,骨头都不剩。”孔祥玉介绍,“初步估算,至少有近百头小猪仔被吃掉,损失了几十万元。”
发现问题后,孔祥玉为待产的母猪设立了单独的生产区,并为生产的母猪和小猪仔设立了单独的猪圈,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些猪野性大,不仅吃小猪仔,连在空地上觅食的鸽子也能逮住。”当地村民李大叔介绍,“一次在猪场边看猪吃食,一头藏香猪走近觅食的鸽子,突然发力,把鸽子咬住几口就吃了。”
这些猪虽然野性很大,但也受到众多商家的青睐,纷纷前来订购猪仔和猪肉。孔祥玉却没舍得出售,在他心里正谋划着更大的养殖计划。
带领村民共致富
计划的提出者是东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范进军,他提出通过“农场+农户”的形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后,孔祥玉一口答应了。
“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孔祥玉说,“规模扩大了,数量增加了,养猪才能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国庆将至,孔祥玉迎来了一个收获的时节,这次他决定出售部分藏香猪,回笼资金。同时,还制定了明年的发展计划。他表示,预计明年存栏种猪可达80头,成品猪达1000头。并逐步为村每年提供小猪仔和养殖技术,帮助村民共同致富。
“这种猪管理粗放,成活率高,下一步将计划采取农场+农户的方式,推广这项养殖技术,农场为村民提供种猪和技术,并负责回购销售。”提到下一步计划,范进军信心满满,“下一步将积极注册和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猪场带动作用,让东社村火起来,让广大群众富起来。”
记者 张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