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48岁的杜玉莲是安泽县唐城镇唐城村村民。干练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默默无闻的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是丈夫的贤内助,是儿子的知己挚友、学习榜样。
人们常说闺女是爸妈的小棉袄,而杜玉莲却是公公婆婆的贴身小棉袄。“当初结婚,我们家离公婆最近,兄弟姐妹们又都忙,所以我们两口子就照顾老人多一些。”杜玉莲说,而这一照顾就是30年。30多个寒来暑往,岁月染白了她的鬓角,她却没有一句怨言。每次外出回来,杜玉莲总是带些时令的水果食品给老人尝鲜,隔几天就给老人炖一次鸡汤或骨头汤,为老人补身子。
2015年11月,78岁的公公突发疾病,病情危重,住院治疗的日子里她白天在菜店,晚上和爱人轮流为公公翻身,按摩、擦洗。公公转危为安,出院回家,她每天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一点一点喂到公公的嘴里;坚持每天用热水给公公擦身、按摩,时至今日,已经卧床4年多的公公,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从未有过褥疮。看着媳妇这样无微不至地照料,老人含糊不清地说着:“玉莲呀,我这一把老骨头,不中用了,你可别为了照看我累坏了身子啊!”看到公公这样心疼自己,她心头一热,劝慰说:“爸,您不用担心,我身体好着呢。您身体好就是我们做儿女的福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公公出院回家,杜玉莲的婆婆却被确诊骨质疏松症,老人虽然生病了,但出去转悠的习惯却没改变。从那时候开始,她除了照顾安顿好公公婆婆的起居饮食外,还多了一项任务,就是每天带着公公婆婆出去散步溜达,平时就像哄孩子似的哄着公公婆婆开心,亲邻都被她的孝行感动。
杜玉莲许下的是一个郑重的诺言,她在家庭和菜店间奔波忙碌着。多少年来她从无休息,忙忙碌碌,任劳任怨,常年的劳作,使她的腰椎出现了问题,疼得实在不行就贴张膏药躺一会儿。
杜玉莲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孩子,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大道理。两个儿子从小到大,杜玉莲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儿子每次买了吃的东西,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如今22岁的小儿子刚大专毕业,回家总会帮着妈妈料理家务,照顾卧病在床的爷爷奶奶。说起妈妈,他非常自豪:“妈妈就是我的榜样!”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杜玉莲就是这样一个人,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李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