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王玉玲:“牛人”念“牛经”

2019-10-25 09:11: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秋染田野,田沃粮丰,牛肥体壮,景美人乐,又是一年丰收季。金秋十月,记者走进襄汾县赵康镇牧兴种养家庭农场,了解“牛人”王玉玲的创业历程。

  这段时间,恰是王玉玲最忙碌的日子:组织机械收割回收周边群众的玉米秸秆,粉碎储青和准备农场秋播秋种…… “这些是咱农场的规定动作,可马虎不得,关系到来年农场100多头牛的饲草和180余亩小麦的生产。”王玉玲忙得团团转,旁边的邻居快人快语,“她可是咱这一带的‘大牛人’,你看这地、这牛,还有这些装备,说她是‘牛人’一点都不为过。”

  2017年,一辈子跟土地、养殖打交道的王玉玲,在家乡赵康镇晋城村率先注册成立了牧兴种养家庭农场。两年来,农场坚持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发展路径,形成了流转土地180余亩、养殖肉牛120余头、年创收30余万元的规模,走出了一条种养一体化绿色循环发展之路。王玉玲也先后被市、县授予“双学双比女能手”“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科技示范户”等多项荣誉,并当选临汾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看准牛市找市场

  无论干啥,你都得先看市场,摸准行情。为了解市场、掌握动态,农家出身的王玉玲总结出一套“牛市”信息采集法:让擅长电脑的孩子们每天上网关注“大牛市”行情,同来往的“牛经纪人”交朋友、拉亲戚,建立自己的“牛人圈”,形成农场销售信息“线上线下一张网”。

  有了这张网,王玉玲不仅能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而且对市场需求的养牛品种、品质、养殖技术、种养模式等有了全面翔实的了解,摸准了养牛市场的发展脉搏。

  知己知彼,才能赢得主动。“现在您要问我今天的牛市行情、未来的走向、现在养牛的品种哪些更好,可以不夸张地说,咱心里是有底的。”王玉玲自信地对记者说。

  依靠着对市场的“精准”把握,王玉玲的农场建立起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出栏的肉牛先后进入西安、广州、河北等市场,广受欢迎。

  种养一体打通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养好牛首先要有充足的饲草料。

  着眼于农场的可持续发展,王玉玲以建立种养一体化经营模式为目标,先后流转本村、附近北柴村土地187.1亩,建立起集小麦、玉米、畜草为主的饲草种植基地,建设了800立方米青贮池2座、180立方米沼气池3座、两个蓄粪池和150平方米的饲料库房、150平方米粮库、10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形成了粮食种植——秸秆回收——青贮饲料——肉牛养殖——沼气利用——有机肥还田的农场封式的生物循环系统,构建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这样一个一体化循环链条,不仅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无形之中增加了农场的综合效益。如粮食生产不仅可以满足农场生活需要,还可以卖给面粉加工厂获得收益;玉米、畜草可直接青贮用于养牛;肉牛粪便投放沼气池发酵,沼气可用于生产生活,发酵后还可以成为有机肥用于种植生产。王玉玲扳着指头给记者算着,“这账划算,绝对实惠”。

  精细管理增效益

  一个小农场相当于一个小企业,计划、成本、销售等等样样少不了。日常管理上,王玉玲的做法是“减耗增效”。

  种植上,180多亩玉米、小麦、畜草品种坚持优选精选,引进了良乡66、鲁源502和鑫麦296等优良种子,抗病抗旱能力强、产量也适中;坚持测土配方、轮茬轮作、绿色种植,实现高产稳产、规模化发展。从2017年开始进行小麦、玉米“一封二杀”,田间杂草总基数明显下降,2018年农场粮食生产纯利润达8万余元。2018年到2019年,家庭农场通过科学记账、定期收支对比,发现麦田除草剂和玉米地除草剂成本每年每亩都以15元左右上升。针对这一情况,实施播种后封闭处理,通过试验筛选了适合封闭的除草剂,有效降低了成本。

  养殖上,精选品种,采用后躯发育较好、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高的西门塔尔、夏洛莱等品种,确保肉牛品质。精优技术,青贮采取成本更高、营养更均衡的整株贮青技术,为肉牛提供充足的青贮饲料。结合十多年饲养经验,无论自繁自养还是引进的小牛,都要做好打虫、健胃措施,坚持一年两防疫、半月一消毒,病牛死牛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处理。精化装备,配备了铡草机、粉料机、装载机、农用车等各式机械设备;精做饲草,农场的饲养配方全部由农场自配。每头牛除了常规的5至15公斤饲草外,自配精料,其中除了玉米、麦麸、豆粕,还有中药、微量元素等成分按比例配置,成为肉牛品质保证的一道“秘方”。目前,农场现有存栏肉牛106头,年出栏肉牛预计120头,按每头牛养殖18个月出栏,每头牛利润4000元,可实现利润40万元。

  选优品种、做精技术、精细管理,从种到养再到循环,85%的过程靠机械实现,节省了人力成本,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质量。牧兴农场在精品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新时代、新农人,奋斗者、最美丽。王玉玲带领团队奔跑在小康路上,其种养一体化良性生态循环模式已成为襄汾县养牛业立体化、复合式产业发展的一个样本。

  记者 景秀红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