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六年,成就学生六十年”,这是他办学以来一直不变的理念。作为大宁县最年轻的小学校长,38岁的李建平用他的青春绽放了关爱的花朵,用他的奉献谱写了兴学育人的篇章。他的办学理念不仅成为古乡小学所有教职工的追求,而且成为了全县教育系统的共识。
“如果名校、强校是生命的话,那么名优教师就是这个生命中的灵魂”。在担任古乡小学校长之前,李建平已经在农村小学当了9年校长,农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山里娃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一直在他的心里铭记。一踏进古乡小学,他就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了“3+3”队伍建设,即:特岗教师的入格培养、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骨干教师的分格培养+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
特色办学感召人心。李建平将“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他亲自参与制定古乡小学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方案,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学校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要求各班建立图书角,制订班级读书计划,图书借阅制度,借阅登记。倡导学生节约零花钱购买一本图书,达到买一本读多本的目的。同时倡导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读书活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背诵经典诗词、三字经,并要求学生利用写字时间分类积累、摘抄。对班级读书氛围建设好、读书活动开展得好的班级每月在校园广播上予以表扬,学期末各班开展读书活动交流总结活动,其他班级观摩交流,领导组成员予以检查考核,评选“书香班级”,评选“优秀读书班级”和“优秀指导老师”,进行表彰。
近年来,农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农民工进城务工、外出打工成为潮流,而古乡小学提出城乡结合部正是打工子女择校的好去处,李建平校长敞开胸怀热情的接纳打工子女上学,并给予特殊照顾,从不刁难一名从乡下来的孩子。为了缩小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之间的差距,他特意为农村孩子购买了与城里娃一样的书包、文具盒,并且公平编班、特殊施教。许多农民工感激地说:“李建平校长真正解决了我们农民工孩子上好学难的问题。”2009年在学校举办的“一帮一”活动中李建平选择了五年级二班的马扶振同学作为帮扶对象,为他买了新棉袄、新棉鞋、学习用品等。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得到资助,李建平积极争取有关部门、企业和各界人士的支持。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目前古乡小学有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享受华夏绿洲基金会的跟踪资助,每年享受500元助学金(其中包括马扶振);县妇联、计生委也先后捐资捐物,资助贫困学生。他要求各班开展以“关爱教育、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了解留守儿童的所需所求,在接受关爱的同时,学会回报。
除此之外,李建平个人一直关注并资助一位特殊家庭贫困女孩—— —马丫丫,这是一名弃婴,有先天性疾病,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不幸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病,她就跟着外公、外婆一块在村里艰难的生活,每天步行十几里路上下学,作为一名校长,李建平首先为马丫丫同学安排了每天吃饭的地方,每月给她100元左右的零用钱。他千方百计与县妇联沟通,为马丫丫同学争取到了免费治疗的机会,2011年3月在上海博爱医院进行免费手术。2011年6月古乡小学被山西省妇女联合会评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之家”。
而今,古乡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临汾市先进学校、临汾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学校、临汾市平安创建示范单位、临汾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李建平校长个人也荣获临汾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