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春一家三口在一起共同创作赞美家乡的歌曲。
冬日的临汾,阳光从一扇窗户照进房间内,将温暖投射到一架黑色钢琴上,在静谧的房间里,悠扬、悦耳的音乐回荡期间。钢琴旁,一位中年女士在弹奏着钢琴,手指在黑白琴键间上下翻飞,在她的身旁,一位中年男子手拿几张乐谱打着拍子,一旁的年轻男生深情地唱着歌。
“向着蓝天,张开翅膀;向着大地,放开目光;理想与时代再次相逢,临汾,放飞你的梦想……”在年轻男生深情地歌声里,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画面,那是一幅壮丽的美景被徐徐展开。在欣赏之余我们得知,原来这是一家三口,弹琴的是妻子韩十珍,在一旁的是丈夫李庆春和他们的儿子,我们所听到的歌曲就是夫妻二人共同创作的。
近日,记者来到太原铁路局离退休管理处临汾站办公室,见到了李庆春夫妇。在采访中得知,丈夫李庆春作词,妻子韩十珍谱曲,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他们将家乡的沧桑巨变写进歌词里,他们把感情融入到乐曲中,使人感受到他们热爱家乡的赤子之情。
执著追求 有心人开启艺术路
1981年,李庆春在内蒙古开始了第一份工作。他是辽宁丹东人,从地质采矿专业院校毕业后进入了内蒙古一家煤矿工作。每天都是吃饭、工作、睡觉,枯燥无味的工作和严重匮乏的文化生活,曾经让他倍感失落,但是对于艺术的执著追求,唤醒他对创作的无限渴望。
在内蒙古的工作、生活是李庆春追求艺术的起点,像《晨光》这首歌唱的那样“晨光揭开迷茫雾障”。生来对艺术情有独钟的他,在不断地追求中劈开前进道路上的“迷茫雾障”,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精彩的艺术人生。
“矿上很少有文艺演出,有的话也就是小品之类,因此我试着写这种剧本,写出来后给演出队送去,人家连理都不理。可是,我并没有气馁,凭着那股喜欢创作的劲儿不停地写作,演出队也慢慢地接受了。后来矿上只要一有演出,那肯定用的是我写的剧本。我写的第一个三集电视剧本《晨光》由当时的北京电影学院拍出来,还创作了同名主题曲,从那时起走上了真正创作歌曲的道路。”李庆春回忆道。
“朝霞落在矿山路上……”歌曲《晨光》描写的是矿工的生活,李庆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些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为他开启了艺术之路。在内蒙古工作、生活的过程中,他去过专业院校进修,不断地提高自己,也收获了幸福和快乐。在这期间,他与情投意合的妻子韩十珍相知相爱了。
1991年,李庆春工作调动到原临汾铁路分局临汾文化宫做艺术指导,他和妻子一起离开了内蒙古,结束了10年的矿山生活来到临汾,在这个第二故乡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华丽蜕变 异乡人感慨谱新曲
“刚到临汾那会儿真的感觉后悔,因为那时的环境很糟糕,脏、乱、差满目皆是。像现在的滨河路那一片,原来就是一片滩涂地,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骑车子去钓鱼,坑坑洼洼的路差点让我连人带车子掉进沟里。当时看着附近摇摇欲坠的小桥和荒凉的河床,心里充满了失望。”李庆春说,曾经临汾的环境被公认为最差,在他这个外地人的眼里,是一个无法让人喜欢的城市,更何况把她当做第二故乡呢。
“现在,临汾的变化不仅让人震惊,更让我有种发自内心的感动,这里的蜕变让我看在眼里、印在心上,看看现在风景秀美的滨河路,看看那些干净、整洁的街道,一种溢于言表的赞美之情迸发出来。”李庆春说,和妻子走在临汾的街上,对于优美的环境发出由衷赞叹,他们萌发了将这份赞美和感动通过音乐形式表达出来的想法。
3年前,李庆春开始创作歌曲,目前以“家乡情,临汾颂”为主题的系列歌曲,共有8首,全部由妻子韩十珍配曲《早安,临汾》《春到临汾》《临汾,放飞你的梦想》等,“早安,临汾;早安,临汾,我迎着晨风深情地问候你,伴着笑语真诚地祝福你……”在歌曲《早安,临汾》中这样唱道,李庆春像所有的临汾人一样,感叹着临汾的巨变,深情地歌颂着家乡的发展,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
真诚祝福 夫妻俩深情赞家乡
“‘向着蓝天,张开翅膀;向着大地,放开目光……’像《临汾,放飞你的梦想》这首歌的词写的那样,不再有曾经远望雾霾笼罩着的天空,未来的临汾蓝天碧水更加的美好。”韩十珍说,她在为丈夫李庆春的配曲的过程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李庆春将一叠歌词放在妻子韩十珍面前让她配曲时,担任一所中学音乐老师的她除了教学工作,其余所有的时间都在构思乐曲。“拿到歌词,为了创作乐曲,我是站着也想,坐着也想,走着也再想,有一次骑自行车走在路上,脑子里一直想着旋律,眼前似乎什么也看不见了,后来一个朋友说,跟你打招呼都不理’,真有点走火入魔了。”韩十珍笑着说。
韩十珍表示,这些歌曲的创作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时词的创作会影响到曲的变化,所以在作曲遇到困难时,便会和丈夫一起商量。她说:以《早安,临汾》这首歌为例,它呈现出一个个画面,国旗和朝霞升起’是一个庄严的场景,紧接着‘鸽群和笑声一同展翼’,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舞者的裙摆和笑脸,我爱人他写的词都很有画面感,所以我在作曲时脑海里都是很多鲜活的场景,音乐是有感而发的,而这种感觉就是来自现实的触动。”为了表达更完善,李庆春夫妇让学声乐的儿子首先演唱父母的作品。“我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作曲。最快的那首《春到临汾》用了不到半天,较难把握的《壶口》也没用多长时间,都是有感而发,所以肯定有欠缺之处。儿子在大学学声乐,我们就先让他试唱,在听的过程中找问题,再完善,尽最大的努力达到最好的效果。”韩十珍说,临汾还在不断地变化,在这些歌里也寄予了很多的希望。“临汾是尧的故乡,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临汾人,我想通过手中的笔,把咱们‘三源文化’传播出去,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让国人感到尧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进一步了解临汾,来临汾观光、旅游。”采访结束时,李庆春夫妇如是说。
采访手记<<<<<
家乡是每个人生命中温暖的避风港,生在临汾,长在临汾,作为一个临汾人,面对家乡的蜕变,我们禁不住想要歌颂、想要赞美,就像李庆春夫妇歌里唱的那样“早安,临汾,早安,临汾,我迎着晨风深情地问候你,伴着笑语真诚地祝福你……”在李庆春夫妇的歌里我们看到了家乡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整齐的街道、美丽的风景、人们幸福的笑脸。
像李庆春夫妇一样,许多临汾人为家乡的迅猛发展而感动,把内心的情感印刻进历史的旋律中,承载着希望,努力为建设好家乡尽绵薄之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家乡会更加美好。(文/图记者 成华 潘华玲)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