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街道 我的工作 我的家

2013-11-27 08:32: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每天,当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王晓奇的起床生物钟自动“拨”到早上5:00。

起床、洗漱、准备早饭……5:30准时出门,前往前进街口,等候他的组员到来。

6点整,清点人数,开班前会,“大家首先一定注意安全,清扫马路时注意两边来往的车辆;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清扫不留死角;垃圾清理务必要快速干净……”从王晓奇的工作安排中大概得知,他的工作与环卫有关,没错,今年31岁的他是霍州市环卫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现任东大街保洁组组长。

每天把具体工作安排好后,王晓奇开始在各个街道巷口巡查,哪儿脏了,他拿起扫帚赶快清理干净,哪儿垃圾太多,工人忙不过来,他赶快帮上一把。

2006年,王晓奇担任东大街保洁组组长一职,现在他的保洁组有50余名保洁工。东大街地处霍州市繁华地带,每天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清扫工作尤为重要。在平常的管理工作中,他会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与他们沟通交流,鼓励他们把工作做好。对一些家庭困难的组员,他总是竭尽所能伸出援手。年近六旬的吴来喜是东大街保洁组的一名清扫工人,平时工作认真细致,可是膝下无儿无女,生活孤苦。为了让老人的生活过得好些,每逢过年过节,王晓奇都会买些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去看望他。在一些评优评先活动中,身为组长的他也会优先考虑到吴来喜。

其实,走上管理岗位之前,王晓奇一直是一名奋战在环卫一线的工人。2000年,王晓奇高中毕业后进入霍州市环卫公司,成为一名垃圾清理工,在许多青年肆意挥霍青春的年纪,他却主动承担起帮助父母养家糊口、照顾弟妹的重任。

“当时公司条件没有现在好,人少车少,垃圾清理工作耗时长,而且垃圾比较分散,需要用铲子一铲一铲地装上车。每天早上四点半上班,一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我负责把道路的所有垃圾清理干净。”回首过去,王晓奇记忆犹新。因为当时的垃圾车又老又旧,随时会出现抛锚罢工的状况,因此王晓奇每天除了跟着师傅倒垃圾外,还要学习修车技术。霍州市环卫公司现任总经理贾六中回忆道:“王晓奇刚来时就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但是我发现他脑子活,学东西快,就用哄孩子的方法哄着他学开车和修理,可又怕他吃不了苦,坚持不下来。”“在他工作一年多后,我记得当时已经入了冬,天很冷,有一次垃圾车又坏在了半道上,等我赶到时就看见他钻在车底下,身上沾满了油和土。当时我就觉得这孩子实诚,有耐力。”说起王晓奇,贾六中赞不绝口。

从垃圾清理工、修车员、清扫工等工种到保洁组组长,王晓奇曾经战斗在环卫一线的不同岗位上。无论从事何种工种,他始终任劳任怨,以街为家,扑下身子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而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也为他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多年来,他多次被评为“临汾市优秀环卫工人”,同时被霍州市环卫公司评选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今年,政府投资给我们配备了90辆电动环保车,26台环卫专用车,3个垃圾中转站也正在修建中。冬天公司还给我们发了棉衣棉鞋,咱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越来越好了。”谈话间,王晓奇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弟弟妹妹已长大成人,母亲又不肯在家闲着,想到老人家做的一手好面,王晓奇就和弟弟妹妹商量着在东大街租了间门面,给母亲开了一家小面馆。之所以把面馆开在自己负责清洁的街道上,王晓奇是有“私心”的,“大部分保洁工的家里条件都不好,有时候因为工作误了饭点,他们舍不得在外面买饭吃,我就把他们带到自家面馆就近吃饭。”王晓奇的以私谋公在环卫公司传为一段佳话。

 

本报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