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贤18载发挥余热服务乡亲促和谐

2014-03-21 09:05: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田青松)78岁的退休老教师赵永贤退休返乡18年来,退休不退志,退岗不褪色,积极发挥余热,倾情奉献家乡,与全村“五老”人员一道以实际行动教化乡俗民风,促进了和谐乡村建设,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1996年,赵永贤从浮山职中校长的岗位退休后,回到家乡浮山县天坛镇东鲁村颐养天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工作退休了,党员没退休,党的使命要求我应继续发挥作用,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本该安享晚年的赵永贤,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先后承担起了村老年协会、老龄委、老促会、老体协、关工委等老年组织工作。

为了便于工作,村里以老年工作委员会统领各组织,赵永贤当仁不让地被推举为执行主任。

十几年来,赵永贤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在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下,带领全村“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积极充当村“两委”班子的智囊团,移风易俗的先行者,活跃农村文化的带头人,教育青少年的主力军,打击歪风邪气的排头兵,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科学技术的推广员,村事民事的咨询员,用极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执着的精神,教化乡俗民风,共建和谐村落,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

如今的东鲁村已由昔日全县出了名的“老档案”村变成了无上访告状、无耍钱赌博、无小偷小摸、无打架斗殴、无刑事案件的“五无”文明村。

赵永贤是位值得依赖的人。早些年,赵永贤受村“两委”班子委托修建天池,他发挥自己特长,搞规划,细丈量,精确计算工程量和投资,发动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仅用40多天,就建成了一座容水1500立方米的花园式天池,缓解了村民用水困难,为村里人办了一件多年想办却没办成的大事。建设沼气工程是造福村民的大好事,赵永贤受村里委托接管工程后,边宣传群众,边组织实施工程,两年间共为110户农户安装了沼气,每年可为每户节约燃煤费用600元。

赵永贤是位有责任心的人。为方便青少年读书,赵永贤主动担当起村图书室管理员,随时为村民开放;为教育好下一代,每逢“六一节”“重阳节”,组织村关工委开展老少联谊,同台演出,为涌现出的好师生、好家长、好人好事颁发证书和奖品,以身边人、身边事感化教育青少年。为了让村民靠科技致富,他与老同志们自费订阅了《山西农民报》《科技报》《生活报》等报纸杂志,并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讲解实用科技知识,增强村民致富能力。为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他精心设了“夸媳妇”“献爱心”平台,制订公布了“好青年”“好公婆”条件,评选出了一批“好儿子”“好媳妇”“好公婆”,号召村民向他们学习,争做“文明家庭”,促进了和谐村风、家风建设。

赵永贤是位热心人。十几年来,他自备笔墨,自编自写,热心组织开展“送五联”活动(送春联、寿联、挽联、婚联、建房联),以贴近实际的形式歌颂新气象、新生活、新事物,潜移默化地教育了村民。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他勇于学习,积极宣传,先后组建了宣传队、门球队、百人锣鼓队、百人秧歌队等13个文体活动队,常年坚持晨练、排练;他还常年利用农闲时间找曲填词作歌,编写小剧本,组织编排节目,参加巡回演出,并屡次获奖,村里的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赵永贤还是位有爱心的人。2004年,新铺乡村油路时,缺乏启动资金,赵永贤带头捐款1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干部群众捐资两万余元,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这些年来,赵永贤的辛勤付出得到了上级肯定,他先后被评为国家、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临汾市优秀党员”“临汾市十佳道德模范”。

面对荣誉,赵永贤说:“其实,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后,我将紧紧围绕全村中心工作,全身心投入,一如既往地服务村民,为东鲁村的建设发展出力流汗、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