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一位生长在农村的“草根书法家”,家住浮山县北王乡岭上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从小就酷爱书法艺术,是家族书法的传承者。
一笔一砖一破碗泥水 儿时的书法启蒙
受外祖父书法家李克夫的影响,陈建国9岁就开始学习书法,上小学三年级时,用红土兑水当墨汁,拿着毛笔在方砖上进行刻苦练习。“当时村里没有什么条件给我练习书法,只好就这样练习,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也乐在其中,不觉得枯燥乏味。”陈建国告诉记者。
经过三四年的练习,陈建国突然放弃了书法,让人惋惜和不解。陈建国道出了其中的原由,13岁以后他就到别的村子上学,离家有三四里地,由于课程比较多,时间安排非常紧,就没有空闲时间练习书法了。
一笔一水以地为纸 写春联练书法艺术
90年代初期,陈建国为了家里的生计,拿着毛笔做起了写春联的生意。因为农村经济比较困难,陈建国从小就有书法基础,所以开始走上街头卖春联,在朔州的春联市场得到一些好评。做了近10年的春联生意,陈建国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放弃多年书法的他开始有了新打算,继续练习书法完成儿时的书法梦想。
“9岁到13岁之间只能是练习毛笔字,谈不上书法,更谈不上艺术。接触春联市场以后,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就拿起一支毛笔蘸着水,以地板当纸,练习毛笔字,慢慢地由学习毛笔字,到研究书法艺术,逐渐进入艺术境界。”陈建国说道。
废纸硬笔练结构 宣纸毛笔创新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建国对书法的兴趣越加浓厚起来。陈建国性格外向,各种书体他都喜欢,但是他最偏爱的是动态书法艺术,也就是行书和草书,特别是狂草艺术。偶尔临帖,在临帖中以读贴为主,通过读贴,融众家之长,进行个人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陈建国爱好书法与文房四宝密不可分,他出生在农村,家庭比较贫寒,现在他练习书法都是拿硬笔在废纸上进行构图,然后拿毛笔在宣纸上进行创作。为了使书法取得更大进步,就要走出去。于是他积极参加各种书法比赛,获得了许多奖项,尤其是在首届中国寺庙文化论坛书画对联诗文大赛中获得了“金手奖”,这是对我书法艺术创作的一种肯定,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创作。”陈建国对记者说道。
妻子支持无后虑 家族传统代代续
追求艺术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苦,陈建国的艺术路更是坎坷,一路能走下来少不了爱妻郭秀萍的支持。陈建国表示,有时练习书法废寝忘食,是妻子在看家照顾孩子,她经常唠叨我得多为家里考虑。提起丈夫陈建国时,郭秀萍说道:就我个人想法来说,写字也就是个业余爱好,不能当饭吃,我经常说他应该多为家里考虑,不能一味地老写字。可他就是喜欢写,我是他妻子,既然他爱好,就只好支持他。”陈建国生在农村,他的书法启蒙与家族书法息息相关。陈建国的女儿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现在也写的一手好字。他提起女儿乐在心头,女儿是他的继承人,这样家族书法就不断地代代延续下去,使他感到由衷的欣慰。
见习记者 张森辉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