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莲23年真情演绎

2014-04-08 20:2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永和县芝河镇河口村,提及张香莲,大家都会竖起大姆指称赞不已,那可是个好媳妇”、“香莲是个难寻的好人啊!”……乡亲们话里话外都是对她的赞美之声。20多年来,面对病瘫的丈夫、面对家庭生活的困难,张香莲不离不弃,精心伺候丈夫和老人,细心养育孩子,用真情演绎着人间真爱。

张香莲退休前在永和县二中担任校医,丈夫也在一单位就职,双职工家庭,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在山区小县是众人所羡慕的生活。这本来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然而,一次难以预料的意外却打乱了这个幸福家庭的生活。

20多年前,丈夫在一起事故中昏迷,张香莲抱着一丝希望,辗转于全国各地寻医问药,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在一张张病危通知书之后,唯一能让这个执著的女人感到释怀的是:丈夫的命保住了,但她曾经像山一样依靠着的男人将成为一个没有思维、没有意识、处处需要照顾的植物人。在3个多月的抢救中,张香莲一头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憔悴和落魄写满了她那张33岁的脸。

俗话说“男人是天”。张香莲家的“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不再对她嘘寒问暖,不再为老人端茶送饭,也不会再哄逗可爱的孩子。3个年幼的子女,几乎每天哭着喊着要爸爸,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疼爱他们的爸爸,突然躺在床上对他们不理不睬。两位老人,坐在一旁望着可怜的儿子,唉声叹气,暗自垂泪。在悲伤和绝望中,蓬头垢面、满脸泪痕的张香莲,拥住挤成一团的3个孩子,用胸口贴住孩子们的小脸,轻轻地说:不要怕,还有妈妈呢!”从那时开始,照顾丈夫、侍奉公婆、抚养孩子的重担都落到了张香莲的肩上。丈夫是公婆的养子,老人膝下再无子女,原本指望着儿子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可难料儿子却出了这种事,两位老人的身体也相继垮了,如此境况之下,张香莲义无反顾地挑起了侍奉公婆的重担。婆婆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天气一有变化,就喘不上气来。细心的张香莲总结到这个规律后,就提前备好药,婆婆一犯病,她就赶紧给老人服药,倘若遇到情况严重的时候,她就熟练地从家里备用的医药急救盒中取出药品,给老人扎针输液。在医疗条件粗陋的那段日子,及时的吊瓶输液对于很多哮喘病人来说近乎一种奢望。公公患有半身不遂,不能下地活动,张香莲一日三餐,端茶送饭,悉心照料,从来没有抱怨过,更没在老人面前落泪,以一个女人特有的温柔与细致搀扶着两位老人渡过了余生,时时恪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

然而,与侍奉老人相比,照顾自己的丈夫则是最令张香莲身心疲惫的事情,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丈夫,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岗位。健壮的丈夫病倒后如婴儿一样,需要喂水喂饭,需要清理大小便。护士出身的张香莲做得格外细心周到,一晚上起来三四次,为丈夫喂水、换尿布。平日里为防止常年卧床的丈夫身体长疮,瘦弱的她想方设法地推起比自己重五六十斤的丈夫,清洗身子,全身按摩,每次这样的保健活动下来,她都累得满头大汗。有一年除夕夜,家里的10床被子都被丈夫尿湿了,张香莲只得全部搭在炉子边上烘烤。听着外面的鞭炮声,看着这原本给丈夫温酒的炉子,压抑了多年的眼泪夺眶而出。当看到跑过来的孩子时,她赶紧用袖角拭干眼泪,嘴里不停地嘟囔“烟呛了一下”。就这样,张香莲日复一日,在肉体和精神上承受极大压力的情况下陪护在丈夫的身边。

后来,丈夫还患上了严重的癫痫病,发作起来,眼睛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每次她都一边哭喊着丈夫的小名,一边给他打强心针,做施救工作,不知多少次把丈夫从死神的手里夺了回来。

看着脸色逐渐好转的丈夫,张香莲都会瘫坐在地上,满脸的泪水和汗水难掩心中的一丝欣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香莲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渐渐地好转起来,不仅能听懂话,还能认清人了。2008年5月12日,小女儿出嫁的当天,张香莲的丈夫竟奇迹般地从床上坐起,亲手给女婿戴上了喜帽。在场的亲朋好友见此情景无不热泪盈眶,而此时的张香莲却激动得独自跑到一边放声大哭。多年埋在心底的压抑终于释放出来,多年的期盼终于有了一个好结果,张香莲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一位西安的专家来永和出诊时,为张香莲的丈夫检查后,对她说“要是没有你,你丈夫绝对活不到今天。”就是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支撑,纵使积劳成疾依然陪护丈夫20余年,她始终坚守着对夫妻感情的忠贞不渝,她用一双柔弱的臂膀支撑着属于自己的“整片天”,用点点滴滴、平凡的事诠释着对那份爱情的忠贞和对亲情的责任。(张莹超)

     

责任编辑:王伟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