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娥 孝敬公婆众人赞的好媳妇

2014-04-07 21:12:2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道出许多人世间的艰辛与无奈。可是在大宁县,有这么一位好媳妇,她二十多年如—日侍奉瘫痪公婆,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用无言的真爱诠释着孝顺美德。

1992年,张海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大宁工作,成为山区中学的一名教师,现在担任大宁一中教研组长。由于非常喜欢这里的大山、山里娃,还有自己的家人,张海娥便在大宁县扎了根。1993年,她在大宁县结婚成家。

结婚时,张海娥的公公就已经瘫痪,但那时还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婆婆身体本来就不健壮,加上伺候公公已5年,更是瘦弱如柴,弱不经风。一进家门,张海娥就把自己当成家里的一份子,把公婆当成自己的亲爸妈,义无反顾担起了家里的重担。伺候老人,照料孩子,二十年始终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人的准则要求自己。

张海娥的公公是个文化人,瘫痪后变得沉默寡言,脾气暴躁。为了减轻老人的寂寞和孤独,又让他感觉到自己还大有作为,张海娥每天下班后,先是拉着老人锻炼,而后给他念一些文章或报纸;有时给他讲讲学校里的事情,请教一下工作上的事情和问题。这一坚持就是十二年,直到他离世的前一天。

期间有五年时间,公公生活不能自理,她先鼓励他自己吃饭。可是要坐起来,一天三顿她都把他抱起放到靠墙角的凳子上,饭后再抱回炕上。慢慢地身体越来越虚弱了,便一口一口地喂着吃。每到夏天,她背着公公到院子的树下乘凉,拿着那大芭蕉扇为他驱蚊祛暑,有时还在大盆里为他洗澡擦身;冬天为他铺上最暖的被子,烧好暖和的炕。她还经常给他按摩腿脚,清洗尿了的床单和衣服。

“这哪是人家的媳妇,比亲闺女还亲呢。”邻居们都夸口称赞。一传十,十传百,在大宁县张海娥小有名气。1998年,张海娥被省妇联评为“尊老爱幼好儿女”的称号,在2004年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久病床前无孝子”被她的行动推翻了。“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用这句话来体现张海娥敬老、爱老的事迹并不为过。

婆婆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胆结石、胃溃疡等病,经常忘记吃药,张海娥就把她吃的药记得一清二楚,哪种药治什么病,何时服用、怎么服用,都提前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最显眼、最方便的地方。张海娥的行为慢慢感染了孩子,孩子们看在眼里,耳濡目染,慢慢也养成了许多好习惯,如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等等。

张海娥经常告诉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和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做人的本分,若一个人连尊敬自己的老人都做不到,怎能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张海娥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经常把孝亲敬老活动渗透到她的教学中,因此她带的班级获得过“优秀班集体”,她本人也多次获得“市级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敬老爱老很简单的,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出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说一句亲切的话。我们应该铭记父母的生养之恩,让父母多一丝微笑,少一份忧愁;让父母越活越幸福,越活越开心。”在张海娥看来,孝敬老人是晚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赡养父母是儿女们应尽的义务。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变成老人,只有时刻不忘孝敬父母,关心、爱护老人,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才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记者 张莹超)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