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使命报党恩

2014-05-05 08:46: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编者按:本报曾在327日、29日、43日,以《他,走进了群众的心坎里》《群众贴心人百姓子弟官》《我拿什么奉献,我的党我的百姓》为题,报道了襄汾县邓庄镇镇长马健同志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最近,市委书记罗清宇专门批示,谈个人读襄汾县邓庄镇镇长马健同志工作日记的体会,并要求大力宣传马健同志的先进事迹,推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大家究竟应该向马健学习什么?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马健这一新时期基层干部的典型,传播正能量,本报专门成立了采访报道组,先后深入襄汾县古城镇、邓庄镇的农村及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采访了大批群众和干部,并深入采访了马健及其家人,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第一手素材。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新时期基层好干部——马健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无数个夜晚,他亲自带队上山巡查、入户搜查、拦车盘查,打击非法开采、涉爆犯罪,排除安全隐患。

多少个日子,他奔波于矛盾双方,讲情、讲理、讲法,使当事人偃旗息鼓,握手言和;许多年的“老上访”平心静气,露出笑容。

倾盆大雨之夜,他一步一泥泞,带领大家,沿着豁都峪、涧河查看汛情。转移物资、疏导群众,一身水、一身泥……

在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他和大伙儿连续两年工作到除夕,讲公开、讲规矩、讲大义,一篇篇告父老乡亲书、公示榜、承诺书,让大家心服口服。

……

是什么力量促使襄汾县邓庄镇镇长马健如此拼命、如此忘我、如此执著?

“是责任,是感恩。”马健说,“作为党的干部,组织给了这么大的信任,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坚守、坚定、坚强,忠于职守,忠诚使命,才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一个穷家娃,党恩太深厚”

“我是一个穷孩子,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得益于太多的恩情。”马健的父亲是河北邯郸人,年少时逃荒到襄汾县,因为家里穷,近40岁时才成婚。母亲患有精神病,但出身书香门第,解放初期毕业于临汾女子师范,从教后因病而退职。一直到二十几岁,马健还和父母、弟弟居住在土改时村里分的小土屋里。

特殊的家庭,生活的困苦,马健小小年纪便当小工、卖西瓜、拉石头、挖沙子、跟父亲修理自行车……磨难培养了他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个性。由于母亲时而清醒,时而糊涂,难能为他缝制一件像样的衣服,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的帮助,让他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弱者的艰难。母亲陪嫁带来的两箱书籍丰富了马健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父亲“既要能当‘官’,还要能要饭”的“名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

1992年,马健从吕梁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襄汾县农业局,他的写作才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1997年,凭着写作优势和勤奋踏实,他又被调到县委组织部。

“我一直生活在阳光里,生活在温暖和感动中。”谈到过去,马健颇多感慨。“当时县农业局局长邓士俊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也是我的恩人。他勤奋、敬业,干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对我非常关照,四处张罗着给我找媳妇,又拿出2000块钱资助我举办婚礼。在组织部,历任领导和同事都对我很好,像亲人一样。当时,家庭贫困,工作之余,我开了个小小的打字行,我们部里所有的文件、资料,就都在我的打字行里打印。同事们对我有恩,在母亲病重期间,大家轮流排班协助照看……”

为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和同事的关爱之情,马健将一腔热忱投入工作中,经常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工作材料,成了县上小有名气的“笔杆子”。

从县农业局干事、到县委组织部科员、干部科科长,职位变了,但他一颗感恩的心没变……

2010年5月18日,是马健难忘的一天。经过全县公开选拔,他被组织任命为古城镇党委副书记、提名镇长。那天下午,他开车驶向古城。阳光挺好,空气挺好,但道路模糊了,行人模糊了,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何德何能啊,居然得到组织如此信任!”妻子回复短信:“信任如山,重任如山!全心回报,努力担当!”

“一个穷家娃,党恩太深厚。哽咽不能语,拼命来相随。”仿佛有一个声音对他说:“好好干吧,好好干!”

“阳光给了我温暖,我要把这温暖带给更多的人”

“党组织把一方冷暖、一方安稳交给了我们,感谢党给了咱为大家做事的舞台,让我们把党的德政阳光播撒,把千万民心凝聚。”“愿一切沉重因我们而轻松;愿一切寒冷因我们而温暖;愿一切梦乡因我们而甜美。”这是马健的心声,也是他的追求。

出身贫寒、性情朴实的马健,有着浓浓的平民情结。听到有人称他为父母官,他对此颇不认同。他说,要说是个“官”,也只能是百姓的子弟官。这个“官”,离开了组织,什么都不是;离开了群众,什么都不能。马健牢记父亲的一句话:“只有放下架子,群众才会给你面子,你才能和百姓打成一片。”

“跑了六七年,开了七次庭,总是解决不了,为了这事我不知哭过多少回,和丈夫吵了多少次,我就憋着一口气,非要讨回个公道不行。”邓庄镇的一个上访户没想到自己多年的上访,在马健镇长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给解决了。“我记得第一次见他,一件道道上衣,一双黑布鞋,新来的镇长和咱老百姓一样,看起来那么朴实。他认真地听完我的诉说,沉默了一会儿后,动情地说:‘我代表党和政府向你赔礼道歉,这么多年,你受委屈了。’”上访户激动地说:“把老百姓的事当事,这才是我们老百姓的官。”

在古城镇和邓庄镇许多百姓心中,马健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他变群众的上访为下访,多次来到上访户家中,坐在小板凳上,耐心倾听、认真解答、动情安抚,用一颗诚心融化了积怨、理顺了情绪;面对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局势,他奔赴一线,带头除隐患,大热天亲自从山上背下涉爆物品;面对突发事件,他不避不推,率先冲在一线……用一份忠诚、一份责任,支撑起群众平安的天空。

有人说,马健疾恶如仇、爱憎分明;有人说,马健办事利索,立说立行。马健自我评价是“一根筋”、“二杆子”,在党和人民利益面前决不让步。

古城镇的村干部们不会忘记,在全镇干部大会上,马镇长的三句话铿锵有力、鼓舞人心:“我这人脸黑心不黑,心怀善念、心怀正义、心怀规矩。既然加入党组织,就忠诚这个组织,决不当逃兵,决不叛变;我这人本事差点但苦成不差。组织对我恩重如山,来到这里,就没想过享受,就是来受苦的、学本事的;我这人信的是真理、恨的是歪理,信的是大规则、恨的是潜规则。既然党和政府把一方交给我们,就准备打几场硬仗,破几个难题……”

从古城到邓庄,马健如此形容自己的工作格局和状态:一个老把式坐阵,一群好干部干事,一个大舞台唱戏。“我很幸运,能遇上两位经验丰富的党委书记王宝贝和任治中,我们之间坦诚相见,是感动和互相感动的关系,他们对我的信任无以复加;镇村干部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马健说,大家各守一方,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阳光给了我温暖,我要把这温暖带给更多的人。”这就是马健的使命和信念。

“让烈士的旗帜四季飘扬,让勇士的精神代代传承”

“江山有来者,热土安忠魂。”在古城镇和邓庄镇,马健都组织重修了革命烈士陵园,先后妥善安置了35位无名烈士。

“我们执政的江山,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缅怀先烈、感恩先烈,传承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信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马健重修烈士陵园的初衷。

现任古城镇镇长郝英伟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看见马健掉眼泪是在南街村马坡原烈士陵园墓地。那是2010年初冬的一天,马健在时任县长王国平签转的几位老干部来信中,了解到古城镇烈士陵园的情况后,叫他一起去看看。他们一路颠簸,来到马坡上。日光寒,荒草短,一间房子,几具棺木上覆盖着几个花圈。马健沉痛地说,烈士们无名无姓,家乡不知在哪里,父母不知在哪里,当年正值青春年华,爹娘一定想啊、盼啊,望眼欲穿,不知道他们把生命和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说着,他哽咽了,他们一起下跪,虔诚地磕头祭拜。抬起头来时,马健已是满眼泪水:“烈士啊烈士,我一定要让你们入土为安!”

他决定尽快重修烈士陵园。他的提议得到镇党委书记王宝贝的大力支持,当天下午,他就与县民政局联系。

选址、筹资……为了陵园建设,马健四处奔走。

关键时刻,时任县委书记张成梁亲笔批示,时任县长王国平拨付专项资金35万元。承包户无偿献出了土地。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11年清明节,姑射山下,松柏长青,烈士纪念碑庄严挺立,座座墓碑前,红旗飘扬,花圈林立。2013年清明前夕,马健所在的另一个乡镇邓庄镇的烈士陵园也得到了重修。

“请和我们一起守望这片土地,一起祈佑这方百姓!”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目光可以达到;目光达不到的地方,灵魂可以达到。每每遇到重大事件、关键时刻,马健都要来到陵园走一走,梳理思绪,汲取力量。35名烈士,就是身后的35杆枪。马健说,是烈士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无畏无惧,勇往直前;是他们以热血警示着我们,活就要活他个拼命三郎,活就要活他个虎虎生威!

正是靠着这样一种信念,曾经的非法涉爆重点镇不再炸响,私挖滥采全面禁止,土锅炉、黑校车销声匿迹,治安案件、安全隐患压到了历史最低。

正是凭着这样一份忠诚,在襄汾北大门邓庄镇两年时间里,先后完成征、占地3000余亩,一系列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彻夜难眠,那就是县委、县政府给我们的使命;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那就是领导同事给我们的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潮澎湃,那就是对这片土地、对这方百姓的深沉爱意。让无助者有力,让悲观者勇敢,让路上的人们继续前行,这,就是我们的使命。”马健说,在基层乡村,有无数人在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守望着,他们真的很难、很苦、很累。和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

誓言如钢,拒绝弯曲;誓言如山,拒绝沉沦;誓言如雷,拒绝沉默。这誓言深深地印刻在马健的心中……

(记者 高秀云 李晓琳)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我的青春我作主

 

下一篇: 铁骨铮铮敢担当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