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作主

2014-05-04 23:43: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一首《存在》唱出多少年轻人的心声;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又触动多少人的追梦赤子心。

张耕瑞,朋友圈内都称他“小亦”,一个80后开朗的大男孩儿,具有双鱼座丰富想象力及多才多艺的典型特点。

初见小亦时,他正忙着与驴友计划9月的新疆徒步旅行,厚厚的一沓纸上画满了徒步的路线与攻略。小亦讲,在西藏停留了半年刚回来,就马不停蹄得计划新疆之行,这种“在路上”的状态从高中毕业延续至今。

与摄影结缘

高中毕业后的小亦,怀着一颗影视梦,苦学摄影技巧,两年的课程学习,挖掘了他的摄影潜能,从此辗转于北京、三亚等地,将理论所学与实践所需充分融合,培养了他的摄影能力。

带着这些经验重回临汾,开起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生活工作于一体,工作室也成了朋友们休闲时的聚居地。

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小亦的心却有了更高的向往,内心深处始终有个声音,那是来自远方的呼唤。拿上工作室攒下的钱,踏上了梦寐以求的西藏之旅,户外生活从此拉开序幕。

我的西藏梦

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一直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旅行者。从2012年为期一月的骑行,到2013年长达半年的旅居,小亦对西藏的追逐从未停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而我的梦是用镜头记录西藏的变迁。”谈到半年的西藏生活,小亦顿时来了精神。“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最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尤其在民族文化比较浓厚的地域,当你的所见、所闻、所食、所思与当地融为一体时,那么就会对这个地方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而这些感受仅靠旅游是无法体会到的。”

旅行的意义

除对西藏有特殊的情结外,云南、内蒙古等地小亦也广有涉足,或骑行、或徒步、或搭车,常常背着单反,便开始户外之旅。小亦告诉记者,对户外的喜爱源于“旅行的意义”。

在小亦看来,旅游不同于旅行,旅游抱着一种游玩的心态,而旅行侧重于内心的成长体验,在路上可以遇到各种类型的人,他们背后又有不同的故事,彼此之间的分享可以促人成长,使心胸变得更开阔、视野变得更宽广。同时,在路上可以展示最真实的自己,平时工作生活中习惯了戴面具,户外生活释放了压力,放松状态下最容易展现出真实的自己。

但是,户外也充满各种风险,忆及2012年的西藏骑行,小亦娓娓道来:在路上根本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比如体力不支、车子出故障、没赶到休息站、山体滑坡、路遇抢劫等等。当时路上就遇到了一群小孩围抢,我们就把身上带的糖分给他们吃,最终没再为难我们。”小亦表示,正是这些未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另一面,而这些是在城市体会不到的,不仅如此,各种突发事件也锻炼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然,路上遇到的人也是鱼龙混杂,2012年云南之行时,小亦刚认识的驴友向他借2000元急用。“路上的朋友相互帮助很正常,当时也没考虑太多就借给他了,但后来一直没有还,当时不好意思开口要,直到自己缺钱了才提出,没想到对方矢口否认。”小亦叹了口气,后来才知道这人混迹于圈内到处骗钱。当问到此事是否影响到今后的人际交往时,小亦坦然道:不会。生活中什么人都有,经历了更多的人和事,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成长。”选择户外生活,是小亦的一种人生态度。每个在路上的朋友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旅行并不是逃避生活,而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小亦说,当出去一圈回来,一方面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另一方面会更加快乐,并把快乐传递给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内心的声音

现在小亦正为9月新疆出行做着各种准备,为了攒够出行资金,他开始兼职各种婚庆、会议、生日等摄影工作。但这一切,在小亦父母看来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他们希望小亦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地生活,对此小亦无奈道:父母是为我好,但是每代人的思想观念是不同的,我把青春献给旅行,我收获的成长与积淀的阅历是无法比拟的。”看似“飘荡不定”的小亦,内心深处却有渴望安稳的心,那源于深深的故土情怀。小亦憧憬道,打算今后在临汾开一家纪念主题餐厅,墙上挂着自己拍摄的照片,并专辟影视区,放映80后集体的回忆。“其实在旅行过程中,还可以吸收各地的新鲜元素,用于今后店铺的建设。”小亦认真地说。

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张扬、梦想、激情、拼搏是青年始终不变的特质,而新时代下的青年,小亦认为每个人的定义是不同的,但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坚持自己的信仰。(李羿玫)

     

责任编辑:王伟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