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引领我走上革命路

2009-07-20 09:3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鼎鼎有名的赵振华、李登晓(音)经常来我家找我父亲,那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仅仅是放羊和卖草席的,而我父亲在外界看来也就是一个‘卖炭翁’。‘赵振华的羊,李登晓的席子,成金水的炭’被人们口口相传。直到解放后,人们才知道这些身份都是掩人耳目的,他们都是党的地下工作者。”79岁高龄的成云芳老人顺着时间的脉络,回忆起儿时的情景,“那时候我还小,哪里知道那是地下党员不定期来我家开重要会议。”成云芳老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每当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来家里找父 亲,看着他们进入自家后院的窑洞内,然后关了门,拉了窗帘,她都会好奇地问母亲那些人来找父亲做什么,而母亲总是笑着告诉她那是在祭拜神子,然后摸着她的头让她出去玩。每当父亲成金水让去隔壁村找某位叔叔来自家商量事情的时候,听话的成云芳总是高兴地跑着去叫,活脱脱一个“小交通员”。“我记得最远的一次来回跑了二十里路,到娱曲村帮父亲叫来了卖草席的李登晓。”抗日战争胜利后,成金水老人随解放大军挺进中原。父亲临走时叮嘱成云芳:“无论如何都要走正道!”也就是这一句叮嘱,鼓起了她幼小心灵最深处的革命热情。
 小学四年级时,亲身参与革命的机会终于降临在了成云芳的身上。14岁的她被学校抽调参加文工团,成为团里年龄最小的一名演员,经常与一些哥哥、姐姐和老师外出参加演出,利用快板宣传抗战胜利的成果。临汾解放战役刚刚刚打时,每天都有捷报传来,编演人员需要及时把这些消息编进快板并表演和宣传,为此指导老师往往要编写剧本到深夜,而上台表 演的同志则要连夜对剧本进行熟悉和背诵。
 那时候,很多快板表演的题材都是控诉日本鬼子罪行的。由于条件有限,演出时没有道具服装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情。怎么办?成云芳就和几个同伴去西关、高河桥一带,只要看见废墟中有遗弃衣物,就会争着跑过去,也顾不得肮脏和害怕,双手刨开废墟,将演出中可能会用到的服装捡回来。
 第一次演出时的情景,成云芳老人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在苏堡镇演《血泪仇》,由她出演女主角。当时,附近村民的积极性很高,很多人都是提前来到演出地占位的。演出过程中,台下很多村民高喊“把那日本坏家伙拉下来枪毙了。”甚至还有一些情绪激动的村民冲上舞台,动动打了扮演日本兵的同志,一时间台上台下群情激昂。“洪洞苏堡镇附近的很多村子,文工团的表演队都去过,还有赵城、曲沃等远一点的地方也都去过。文工团的同志现在在世的不多了。”回想到曾经一起演出的战友,成云芳陷入了沉思。
 ★红色档案★


 成云芳,女,现年79岁,出生于洪洞苏堡镇郭盆村,其父成金水曾是一名地下工作者。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云芳早年成为文工团的一员。临汾解放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 —1950年任洪洞苏堡镇二区、三区冯张乡妇联主任和共青团书记。1953年在太原学习深造,留省公安厅治安科工作。1955年调往运城工作,先后担任派出所所所长、公社书记、服装帽厂厂长、手工业局副局长等职务。“文革”结束后回到临汾,担任临汾市电控厂党委书记至1977年退休,后转为离休。

来源:临汾晚报
  
 
 
 
  

 

  【责任编辑: 张华】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