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中学是中共太岳区党委和太岳行署的前身—— —山西省第三行政专员公署路西办事处,根据1940年初夏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会议上关于根据地教育建设的要求,于同年8月1日在沁源县城创立的,是太岳革命根据地最早的一所中学。1946年3月,为了吸收更多的洪(洞)赵(城)青年入学,太岳中学在洪洞广胜寺成立分校。
后历经多次变迁,于1950年迁至平遥,与平遥中学合并,太岳中学始告结束。
与赵登寿老人会面,是在他位于尧都区三元新村的家中。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又是倒茶,又是洗水果来招待我们,丝毫看不出他已83岁高龄。
老人片刻思考之后,呷了一口茶,聊起了6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1944年,赵登寿在太岳革命根据地最早的一所中学—— —太岳中学就读,当时学校的校校址在沁源。到了1946年,校方为了吸收更多的洪(洞)赵(城)青年入学,在学校地方化精神指导下,并取得专署与地委的同意,成立广胜寺分校。赵登寿这时来到分校继续学习。
太岳中学培养的是解放区所需的县区初级干部,学生毕业后,不再经任何训练,便可参加实际工作。当时,学生按军队的建制编队编编,学校有机枪、步枪枪,师生共同接受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在长期的艰苦环境中,太岳中学师生以武装保卫学习,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虽然同学们都知道毕业后要为革命工作,但听到前线不断传来的捷报,还是想尽早参军打仗,,解全中国。当时运城一带战斗比较频繁,赵登记者王隰斌卢凯 寿把自己准备前往运城前线参加战斗的想法告诉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分校老师和同学们还盛情欢送了他们。他们从安泽出发,途经古县、翼城,最后到达运城,大家顾不得一路的疲劳,马不停蹄地前往前线要求加入战斗。然而,他们满腔的革命热情还是被浇了一盆冷水,解放军接待人员以年龄太小为由婉拒了他们。同学们只得返回了学校。
由于赵城是我军太岳、吕梁两大根据地的交通线,又是蒋阎部队南侵北犯的结合点,更是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抢占津浦、平汉和同蒲三大运兵线的西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的洪洞县是由洪洞县和赵城县合并而成的,当年洪洞县的解放,主战场就在赵城。国共双方争夺赵城的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太岳军区的解放军首次解放赵城后,迫于形势退出了城池,双方摆开了拉锯战。
有一天,学校吹响了紧急集合号,随后负责训练的教员挑选了多名身强体壮的学生,赵登寿就在当中。教员一再强调这是军区分配的任务,可能对整个战局都会有一定影响。因为有了开始那次参战未果的经历,赵登寿和同学们一直苦于找不到出力的机会,这次的任务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所 以回到宿舍后兴奋得一宿没睡。第二天同学们在学校操场集合后才知道,当时学校抽调多名学生是为赵城前线送太岳军区沁源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从广胜寺到赵城有30里地,来回往返就是60里,每人还得背30枚手榴弹,从学校出发到将手榴弹送达前线,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于是赵登寿与同学们以急行军的速度奔向赵城,一路非常小心。“虽然没有冲锋陷阵,但却激动得热血沸腾。”老人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很激动。
赵登寿和同学们当天从前线回来后接着上课,令大伙感到奇怪的是走那么多的路,赶得那么急,但是没有一个人觉得累。
“我们前后几次一共为赵城前线送了1000多枚手榴弹,不敢说这1000多枚手榴弹能对赵城解放起到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话说小一点儿,毕竟也为赵城解放出了一点儿力。”老人今天感慨道。
后来,学校抽调赵登寿下乡搞土改,协助村长、干部分土地,为的就是能够动员更多的农民或青年参军,进而取得全国解放。
从那以后,赵登寿就走上了革命道路,一直在公安战线工作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组织上为了照顾生活不便的他,将他调到老伴成云芳工作的临汾市电控厂。他与老伴同年同月办理了离休手续,如今过着安逸的晚年生活。
来源:临汾晚报
【责任编辑: 张华】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