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下的红色交通线

2009-08-18 10:0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刚刚打完“百团大战”的太岳部队,避实就虚来到阳城,在日军的屁股后烧起了抗日的烽火。他们一方面恢复被阎锡山十二月事件破坏的地下党组织,一方面按照延安党中央的指示建立秘密地下交通线,迅速打通晋豫根据地的交通联系。成立不久的阳南政府按照要求选拔交通员,挑上了张新国。从此,他就怀揣秘密文件,或牢记口头文件,以老百姓的打扮,隐蔽地穿行于敌人的碉堡之间、封锁线上。
 “由于交通线要经过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很多同志的鲜血都洒在了敌碉堡下,所以这条交通线就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色交通线。我在执行任务时,多利用夜色从敌碉堡下通过和采取钻山沟、绕道而行的办法,每次都是有惊无险。”张新国悲痛地说。
 1943年5月,张新国被派出传送一份紧急文件,领导特意抽县大队战士护送,然而石臼村的敌人加强了封锁防范,巡逻的日本鬼子就从他们潜伏的土崖头上走过,他急中生智与秘密内线取得联系,挟持敌维持村长直接“保送”他通过了封锁线。“不是每一次都这么幸运,有一次我就差点送命。”张老说,“那次,碰上了扫荡的鬼子,他们把我毒打了一顿,还用刺刀划破了我的粗布衣裤。没有搜出任何东西后,把我抓起来支差,走到中条山索泉岭一带时,我利用夜色逃了出来,这次执行任务用了十多天时间,历经艰难总算回到了县委所在地。”在秘密穿行的地下交通斗争中,张新国和战友终于成功地把阳城到济源、王屋的晋豫交通线建立了起来。同时,向东保持了了太行根据地的联系,向向保持了与延安的联系,还进一步进入晋南地区,开辟了与大后方的联系。
 记者党雁馨通讯员张银锁


 
张新国,生于1924年,山西省阳城县人。1943年参加太岳根据地岳南区地下交通工作,为打通晋豫根据地的联系,秘密活跃在阳城至王屋、济源的交通线上。1945年在阳城至沁水、翼城、浮山等地交通部门工作。解放后,为创建新中国的邮政事业,先后在大同、重庆、侯马等地邮电院校、企业工作,现已离休。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张华】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