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国庆游行终难忘

2009-09-30 16:4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牛云山,1951年8月30日生于临汾,1967年7月于三五三四兵工厂参加工作,1969年2月入伍,到河北唐山坦克一师机械化团坦克营二连,同年参加20周年大庆国庆游行。1971年4月退伍到供销机械厂工作,1978年调入临汾市五交化公司工作至今。
 每当看到电视上播放的有关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的报道,59岁的牛云山就会为之一震,激动不已。原来在40年前,牛云山也是国庆游行解放军中的一员。40年前参加国庆游行的每个片段都还留在他的记忆中:“如果没有当兵的经历,我不可能参加国庆游行。”在牛云山那代人眼中,对毛主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都有着特殊的情感,“那时候最神圣的事情就是当兵,最渴望见到的人就是毛主席。”1969年2月27日,通过两次严格体检后,牛云山被录用为河北唐山坦克一师机械化团坦克营二连坦克特种兵。当兵期间,牛云山除了日常的军事训练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我们的口号就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 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牛云山说。
 1969年8月中旬的一天,吃过晚饭后连队里突然吹起了集合哨,“这个时间一般是不会吹集合哨的,难道是有重要的事情?”不明就里的牛云山和战友们紧急列队。集合完毕后,连长陪同几位首长走过来说:“今天,师部首长来挑选参加国庆20周年游行的战士,标准就是身高必须在175至178公分,有良好的军容仪表、优秀的军事技能。”连长说完,师部来的首长们就开始审查。
 连队里的战士们一个个跃跃跃欲,牛云山却心想,国庆游行战士各方面要求都相当严格,我肯定不行。过了一会,连长开始宣布名单,“牛云山出列!”牛云山一下懵了,“是在叫我吗?”紧接着,连长又叫了一声:“牛云山出列!”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入选了共和国国国庆游行伍。
 第二天一大早,牛云山和连队里的7个战友打好背包,带着简单的行李,到了当时的北京市南口坦克教导团,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艰苦训练。每天早上6时起床,反复地训练列队、正步走,马蜂蜇到脸上也不能动。
 已经到了9月下旬,随着国庆游行的日子越来越越,训练强 度也不断增加,晚饭后也要继续训练。“那是9月25日晚饭后,我们继续像往常一样开始列队训练,站了大概40多分钟时,我的胃隐隐隐作。”牛云山回忆说,紧接着便是一阵阵阵钻的痛,“坏了,今天怕是支持不下来了,打个报告就可以休息,但这样就意味着被淘汰,就见不到毛主席了,不行!今天就是倒下了,也不报告。”牛云山开始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渐渐地胃不疼了,牛云山当下摸摸摸腿,衣服早被汗水浸透了。“回部队后,一检查才知道患上了严重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烂,在医院住了很久才康复。”1969年10月1日,是牛云山永生难忘的日子。9月30日晚上7时,作为天安门广场列兵的牛云山和战友就进入天安门广场。第二天早晨7时,他们全部在广场列队等待。上午10时,广播里一声“毛主席来了!”天安门广场顿时沸腾起来。参观群众都开始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时任北京市市长宣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20周年庆典现在开始。”音乐声响起,受阅战士抖擞精神,目不斜视,准备游行。
 游行完毕后,广场受阅人员正步走向天安门。“我当时走到了金水桥栏杆下,这里离天安门特别近。”牛云山激动地说,只见毛主席在城楼上从东走到西,不停向人民群众挥手致意,下面传来了响彻云霄的呐喊声、欢呼声,“我终于见到毛主席了,眼泪都禁不住流了下来。”回想起当年的盛况,牛云山不时站起来,边讲边演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动情地说:“军旅生涯虽短,却凝聚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瞬间。”记者刘凯锦实习生谢小静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张华】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